最近決定買這本書:看我的眼睛。實際的狀況是這樣子的,別人跌倒,他會大笑,不是因為他惡意嘲笑別人,是因為他很高興自己沒有跌倒。沒有同理心、不能承擔錯誤與懲罰、固執,以前都以為是壞孩子。我想引用李偉文的介紹
原來這就是一般正常人的生活◎李偉文
這是一本非常難得與珍貴的書。
對於喜歡文藝的朋友而言,這是精采的文學創作;對於有興趣、或從事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相關行業的朋友而言,這是亞斯伯格症患者生動的現身說法;同時,對於周遭有親友,甚至自己的家人就罹患這種泛自閉症的朋友而言,這本書更是一種溫暖的慰藉與充滿希望的鼓舞力量。
在不久的以前,對於這種外表沒有缺陷,甚至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孩子,在與人互動或團體生活當中格格不入時,總會被人以為「沒有家教」、「調皮搗蛋愛惹麻煩」,甚至是「反社會人格」,甚至身為父母親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比較不會帶孩子。
幸好在醫學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尤其腦神經科學的進步,我們已經越來越能辨識與分類各種心理上的特殊症狀,例如情緒、學習等各種障礙,以及妥瑞症、亞斯伯格症等等,除了找到這些症狀的可能成因,也發展出各種治療方法。
本書的作者約翰.羅比森罹患亞斯伯格症,不過他一直到四十歲才知道這個病,也才從自我譴責與挫折中獲得解脫與寬慰,因為亞斯伯格症會「展現不合宜的臉部表情」,再加上缺乏同理心所表現出的會話與人際溝通的障礙,往往被別人認為傲慢自大,冷漠或不友善,甚至是騙子,或潛在的變態殺人凶手與反社會分子。
的確,亞斯伯格症最引人注意的特徵是不敢看著別人的眼睛,也就是因為說話時沒辦法直視別人,所以總是被人以為一定是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或是心裡有鬼,往往被認定是個有問題的壞孩子。
這大概是因為亞斯伯格人的大腦發展與神經傳導的特異模式,使得他們無法一邊說話一邊盯著東西看,也就是這種不喜歡兩件事一起做的認知結構,使得他們有著超級極端的專注力,這種稀有的天賦讓他們有快速的學習能力,同時因為絕對的理性與絕對的邏輯要求,他們對於工程、機械方面往往也展露出令人驚異的天才。
不過也就是因為這種理性思考,以及只能講實話的模式設定,造成了他們與所謂一般正常人的溝通障礙。比如說,他們知道人們開心時才會笑,因此當他看到一個不為什麼事卻在笑的人,就會覺得那個人一定有問題,他們的絕對理性讓他們無法瞭解「正常人」可以口是心非,而且往往做一件事或說的話是可以沒有什麼原因或理由的。他們也無法體會往往人們在聊天交際時,著重的是感情交流,一般的問候對話不總是按邏輯進行的,因此他們碰到這種狀況就會被卡住,無法進行下去。
在看這本書之前,也許我們都還會以為自閉症或者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不願與人接觸」或者「情願自己一個人玩」,可是作者說:「我從來不想獨自一個人,所有心理學家說我寧願自己一個人玩,是全然的錯誤。我一個人玩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跟別人玩,獨自一個人是我年輕時最苦澀、最沮喪的事之一,那種失敗的痛楚一直跟著我步入成年,甚至延續到我認識亞斯伯格之後。」
作者之所以沒有選擇退縮逃避到獨自一個人的封閉世界裡,很諷刺的,居然是因為他有個酗酒會打人的爸爸與精神錯亂的媽媽,他必須進入社會工作以獲得活下來的機會,他的努力讓我們知道大腦的可塑性,即使在童年遭遇很大的挫折與傷害,也有健康成長的信心。
作者現在了解到:「我不一定要知道所有事情,別人會告訴我答案,我也不必注意到所有事情,我的朋友會幫我看著。突然,我豁然開朗,發現:這就是一般正常人的生活。
從亞斯伯格人的視野望向我們一般人習以為常的生活,讓我滿懷感激地重新看待我們與周遭朋友的日常應對,同時,也體會到我們也要以更開闊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孩子,在了解與接納之後,陪伴他們找到可以發揮他們特質的環境。
原來這就是一般正常人的生活◎李偉文
這是一本非常難得與珍貴的書。
對於喜歡文藝的朋友而言,這是精采的文學創作;對於有興趣、或從事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相關行業的朋友而言,這是亞斯伯格症患者生動的現身說法;同時,對於周遭有親友,甚至自己的家人就罹患這種泛自閉症的朋友而言,這本書更是一種溫暖的慰藉與充滿希望的鼓舞力量。
在不久的以前,對於這種外表沒有缺陷,甚至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孩子,在與人互動或團體生活當中格格不入時,總會被人以為「沒有家教」、「調皮搗蛋愛惹麻煩」,甚至是「反社會人格」,甚至身為父母親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比較不會帶孩子。
幸好在醫學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尤其腦神經科學的進步,我們已經越來越能辨識與分類各種心理上的特殊症狀,例如情緒、學習等各種障礙,以及妥瑞症、亞斯伯格症等等,除了找到這些症狀的可能成因,也發展出各種治療方法。
本書的作者約翰.羅比森罹患亞斯伯格症,不過他一直到四十歲才知道這個病,也才從自我譴責與挫折中獲得解脫與寬慰,因為亞斯伯格症會「展現不合宜的臉部表情」,再加上缺乏同理心所表現出的會話與人際溝通的障礙,往往被別人認為傲慢自大,冷漠或不友善,甚至是騙子,或潛在的變態殺人凶手與反社會分子。
的確,亞斯伯格症最引人注意的特徵是不敢看著別人的眼睛,也就是因為說話時沒辦法直視別人,所以總是被人以為一定是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或是心裡有鬼,往往被認定是個有問題的壞孩子。
這大概是因為亞斯伯格人的大腦發展與神經傳導的特異模式,使得他們無法一邊說話一邊盯著東西看,也就是這種不喜歡兩件事一起做的認知結構,使得他們有著超級極端的專注力,這種稀有的天賦讓他們有快速的學習能力,同時因為絕對的理性與絕對的邏輯要求,他們對於工程、機械方面往往也展露出令人驚異的天才。
不過也就是因為這種理性思考,以及只能講實話的模式設定,造成了他們與所謂一般正常人的溝通障礙。比如說,他們知道人們開心時才會笑,因此當他看到一個不為什麼事卻在笑的人,就會覺得那個人一定有問題,他們的絕對理性讓他們無法瞭解「正常人」可以口是心非,而且往往做一件事或說的話是可以沒有什麼原因或理由的。他們也無法體會往往人們在聊天交際時,著重的是感情交流,一般的問候對話不總是按邏輯進行的,因此他們碰到這種狀況就會被卡住,無法進行下去。
在看這本書之前,也許我們都還會以為自閉症或者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不願與人接觸」或者「情願自己一個人玩」,可是作者說:「我從來不想獨自一個人,所有心理學家說我寧願自己一個人玩,是全然的錯誤。我一個人玩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跟別人玩,獨自一個人是我年輕時最苦澀、最沮喪的事之一,那種失敗的痛楚一直跟著我步入成年,甚至延續到我認識亞斯伯格之後。」
作者之所以沒有選擇退縮逃避到獨自一個人的封閉世界裡,很諷刺的,居然是因為他有個酗酒會打人的爸爸與精神錯亂的媽媽,他必須進入社會工作以獲得活下來的機會,他的努力讓我們知道大腦的可塑性,即使在童年遭遇很大的挫折與傷害,也有健康成長的信心。
作者現在了解到:「我不一定要知道所有事情,別人會告訴我答案,我也不必注意到所有事情,我的朋友會幫我看著。突然,我豁然開朗,發現:這就是一般正常人的生活。
從亞斯伯格人的視野望向我們一般人習以為常的生活,讓我滿懷感激地重新看待我們與周遭朋友的日常應對,同時,也體會到我們也要以更開闊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孩子,在了解與接納之後,陪伴他們找到可以發揮他們特質的環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