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分裂國家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反分裂國家法》是在2005年3月14日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一部針對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法律,當天就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簽署並立即予以實施。該法律的主要內容是鼓勵兩岸繼續交流合作,但同時也首次明確提出了在三種情況下中國可武力犯台。這部法律引起了兩岸關係再度緊張與國際輿論的抨擊。一方面認為這部法律體現了中國面對民主觀念日漸強化的台灣感到極大的不確定性、不安、恐懼及不信任,以致於希望明確立場劃定紅線,並試圖通過「漸進式統一」來對抗「漸進式台獨」;另一方面,大部分台灣人民則認為這是中國意圖武力犯台的具體證明,在台灣島內並開始醞釀修法訂立反侵略、反併吞…等法律。參見中國威脅論、《國家統一綱領》。


立法背景與經過

《反分裂國家法》的構思最早可能起源於2002年11月,當時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剛剛提出一邊一國論,引發兩岸關係緊張。武漢江漢大學研究臺灣問題的教授余元洲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一促進法(學者建議案)》,並將該建議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以及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等有關機構,提出了「主權對等論」的觀點,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可將臺灣看作是它的省,而中華民國政府同樣可將中國大陸地區看作其特別的政治區。

2004年,北京「兩會」期間,又有消息稱上海代表團、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就已經分別提出了《建議中央儘快研訂〈統一法〉》的提案。2004年5月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英國,會見當地華僑華人期間,英國全英華人華僑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單聲向溫家寶建議「在目前臺獨勢力猖獗的情況下,我們建議國家制訂統一法,一定要儘快制訂,而且刻不容緩。」溫家寶當時表示願意考慮。3天後,在國務院新聞辦的記者招待會上,發言人表示「包括以法律手段促進統一的建議,中國政府都會認真地考慮並予以採納。」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首次明確表態將考慮通過法律手段遏制台獨勢力。

200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公佈將審議《反分裂國家法》草案,並隨後決定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這與通常中國大陸平均三年左右的立法程序明顯不符,草案也只經過一次常委會審議就決定交付人大審議表決。有評論認為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希望通過縮短立法時間來減少外界輿論對該部法案的爭論。

對於這樣一部針對臺灣的法律,其名稱的確定也經過了長時間的斟酌,最早時提出的名稱是《統一法》,此後又有《臺灣基本法》、《反國家分裂法》等。法律的名稱省最後定案為《反分裂國家法》,主要是為了反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兩岸現狀的看法,即兩岸目前處於分治(即治權的不統一),但並不是分裂(即主權的不統一)的狀態,而新法的目的是在於避免出現中國分裂的狀態。最終的法律草案也只限於臺灣問題,而沒有涉及港澳、西藏和新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現行法律體系,大陸地區如出現分裂國家的行為,適用《刑法》的「分裂國家罪」或「煽動分裂國家罪」;港澳地區,適用《香港特區基本法》《澳門特區基本法》的規定,如《香港特區基本法》第23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

2005年3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最後一項日程就是對《反分裂國家法》進行表決,最後表決結果是以2,896票贊成、0票反對、2票棄權、3人未按表決器的高票通過,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當天簽署第34號主席令,宣佈正式頒佈該法,並從即日起生效。


法律主要內容

《反分裂國家法》共有十條,法律首先開宗明義地表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主權完整、促進兩岸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與神聖職責。該法第三條將臺灣問題定義為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因此是中國內部事務,「不受外國勢力干涉」。

第五條提出一個中國原則是和平統一的基礎,並許諾和平統一後臺灣將「可以實行不同於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第六條則要求政府推進兩岸人員的交往,鼓勵和推進經濟合作和直接「三通」,鼓勵和推進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項事業的交流,並要保護台商的利益。第七條表明主張通過協商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並提出兩岸可在包括結束敵對狀態、臺灣政治地位、臺灣的國際空間等六方面來進行協商談判。

最受矚目的第八條則列明在三種情況下政府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三種情況是臺灣從中國分裂形成事實、將發生可能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的重大事變,以及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外界將焦點集中在三大條件中的最後一項,即「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這被認為是一項可以被非常靈活解釋的條件。另外第八條也允許國務院在必要時先採取行動,隨後再向全國最高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通報,等於授權政府可以先斬後奏。第九條則要求在「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時,應儘力保護臺灣平民和外國在台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英譯問題
中國官方的反分裂國家法英文書使用「Anti-Secession Law」,對此臺灣官方使用「Anti-Separation Law」。


各地官方反應


中國大陸
2005年3月14日,人大通過立法後溫家寶主持了本屆人大的最後一次記者招待會。在回答臺灣年代電視臺記者的問題時,他說:「這是一部加強和推進兩岸關係的法,是一部和平統一的法,而不是針對臺灣人民的,也不是一部『戰爭法』。」在回答CNN記者提問關於可能的美國和日本的干涉時,溫家寶再次聲明臺灣問題為中國內政,並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希望、也不害怕其他國家的干涉。他並指出中國大陸的軍費總額同美國相比相差很遠,並且中國不是好戰的國家,百年來,一直受人欺負,不曾佔領別的國家一寸領土;可能隱指美國的好戰行為,如現在仍在佔領伊拉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在幾天前的記者會上也表示,美國也曾在1861年出台過類似的法律,維護主權與領土完整是所有國家共同的利益。

在反分裂法公佈一天後,國台辦負責人王在希再度召開記者會,就相關問題進行評論。他指責部分台獨人士惡意醜化、污衊反分裂法,誤導臺灣民眾,並稱相信最終會得到臺灣大多數民眾與國際社會的支持。

劉建超在賴斯訪華前夕稱,「我們爭取理解,但不受干涉。」


台灣

2005年3月14日,中華民國陸委會主委吳釗燮發表聲明,一方面譴責中國單方面通過本法案,是對台灣的嚴重挑釁,另一方面,希望國際社會能夠繼續表達關切,以及加入譴責中國當局。吳釗燮強調:「中華民國的現狀就是主權獨立,任何對現狀的改變都只有台灣人民有權決定,中共把『一中原則』直接納入反分裂法,已是嚴重挑釁,成為武力併吞台灣的空白支票。」吳釗燮又重申陳水扁總統現時的兩岸政策,即「和解不退縮,堅定不對立」的方針。

3月29日,中華民國外交部發表新聞稿嚴正表明反對立場,認為此是藐視台灣主權、片面改變現狀、升高兩岸緊張、引起臺海危機之行為,主要意圖是建立單邊支配地位、建構武力攻台之法律基礎、向國際宣示強硬立場、塑造偽善民主正當性,並批評其違反國際法、傷害台灣民主發展、破壞兩岸關係發展、威脅區域安全,亦盼所有愛好民主自由之國家,以禁絕對中國軍售以及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等具體方式,共同維護臺海之民主、繁榮與和平。


其他地區


美國:法律草案首次交由人大代表審議後,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說,該法案與近來海峽關係春暖花開的趨勢相逆,美國對法案的通過感到不幸 (unfortunate),認為該法案對兩岸形勢沒有助益。此法案首度明文指出中國大陸可能使用 "非和平手段" 解決臺海歧見,美國一貫的立場是鼓勵兩岸對話,支持和平解決臺海議題,並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的莽動。美國的政策是衆所周知的,包潤石指出,美國堅守「一個中國」的政策,堅守三個聯合公報,不支持台灣獨立。且,美國反對任何一方單邊更動現狀的任何企圖,美國會繼續敦促雙方避免使緊張升級的行動,以免使反制-再反制的循環開始,並使對話變得更困難。他也指出,兩岸各自通過法律或試圖界定事物並不是問題的解決辦法;雙方互相接近、進行對話才是解決之道。

在全國人大表決通過法律的正式文本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發表了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反分裂法的評論。他說,「今天,中國領導人決意讓全國人大採納一項反分裂法(an anti-secession law)——這是不幸的;此項法案與維持臺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目的相悖,美國對此感到不幸。」他重申,此法與近來兩岸關係中相對正面、溫暖的趨勢相逆,只會使立場僵化。所以美國反對任何以非和平方式確定台灣未來的企圖,並繼續鼓勵雙方開展和平對話、解決分歧。談到陳水扁總統號召台灣人民在26日示威遊行的事情,包潤石說,對這項仍屬假説性的反應,他沒有針對性的見解,但他想重復指出,美國鼓勵雙方尋找對話的機會,已經鼓勵雙方避免使緊張升級;台灣與大陸的各項問題,需要經由對話解決。任何一方不能採取任何單邊步驟。

美國國務卿萊斯在隨後訪問南亞與東亞國家的行前表示,反分裂國家法的通過對緩和兩岸緊張關係並無幫助,並稱中國大陸軍力增長已經影響到臺海局勢穩定。

俄羅斯:俄羅斯外交部聲明,他們認為「反分裂國家法」是一部關於解決台灣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法律,因此,俄羅斯對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這項法律表示理解。3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回答中國記者提問時說:前蘇聯和俄羅斯一直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表示支援,我們的立場沒有改變。我們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權恢復領土完整,我們理解中國領導人為解決這一問題所做出的努力。當然我們也期望以和平的方式來完成這一使命。

法國:尋求解除歐盟對中軍售禁令的法國總理拉法蘭表示,法國不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反分裂法。有關的法律主要是針對臺灣的分裂活動。但法國主要媒體對反分裂法的通過持反對的立場。
新加坡:新加坡外交部曾在反分裂法草案出台前表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準備制訂這樣的一部法律表示理解。

日本:時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純一郎稱日本正在密切關注兩岸局勢,聲明反對以武力解決臺海問題,並在隨後表達反對的意見。

部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友好的國家對於本法採取正面及肯定態度。另外一部分的國家對於中國大陸在可能情況下以非和平方式處理表達憂慮。另外,歐盟已對反分裂法的通過表達了強烈的關切,並決議延緩開放對中軍售。



評論


中國大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單方面的認定反分裂國家法是一部和平「統一」的法律,是為了不改變一個中國現狀的法律。法律的關鍵是促進海峽兩岸的交流,以促進和平「統一」。反分裂國家法不應被解讀為「戰爭授權法」,是因為在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已經擁有對外或對內的宣戰權,並且不放棄使用武力對待「台獨」的政策在此法起草之前,就已為世人所深信無疑。因此,看不出需要訂立專門法律事先授權並明確規定開戰前提的必要與益處。此法訂立的意義,一在明確向「台獨」勢力警示界限,以降低發生衝突的可能;二在將若干和談與妥協政策從領導人談話的形式轉化為正式的國家意志,使得指導與參與和談、作出可能的兩岸妥協性安排的人物可以得到法律的保護,而免受內部的政治糾紛。

中國大陸一些學者也指出,美國以《臺灣關係法》作為處理臺灣問題的根據,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當然也有權出台一部國內法來作為政府處理臺灣問題的法理依據。更何況美國的《臺灣關係法》干涉了中國內政,該法作為「國內法」顯然更有實施的必要。
也有部分民眾認為,反分裂國家法給大陸方面套上了枷鎖,除非臺灣方面觸越紅線,否則大陸方面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和平方式和非和平方式)完成國家的「統一」,兩岸分治的局面將長期持續下去。當然,大部分民眾理解,大陸方面是想通過此法,將對台政策法律化,避免因「台獨」分子錯判形勢、觸越紅線而引發的戰爭。因此,大陸民眾和媒體普遍認可,反分裂國家法主要是防獨,而並不急於「統一」。

同時,中國一部分學者希望從《反分裂國家法》上挖掘出更深刻的內容,他們得出的結論之一是《反分裂國家法》表明胡溫政府目前並不希望在臺灣問題上太過糾纏。在此以前,北京需要對台北的舉動一一響應,以避免向台獨支持者「傳達錯誤信息」,而《反分裂國家法》則直接划出紅線,從而改變了北京被動的局面。他們還相信胡溫政府當下以中國大陸內政為主要工作內容,著力解決各種社會矛盾,最近中國十六大六中全會把和諧社會列入指導思想就是一個體現。因此胡溫對於臺灣並沒有急切的「統一」要求,臺海維持現狀是符合大陸改革關於「和平的外交環境」的要求的。
對於海外媒體的對《反分裂國家》一些負面的解讀和反對的立場甚至憂慮,一些中國大陸學者解釋為,這是國外對中國不夠了解所致。不清楚中國會用《反分裂國家法》來做什麼,因而感到擔心。對此,他們認為中國政府和軍隊應該繼續加強對外交流,爭取相互的了解和相互的信任。


臺灣

依據國策研究院於3月9日至12日委託執行的民調結果,有九成以上(93.4%)的民眾不同意「反分裂國家法」中,「對於台灣和大陸主權爭議的問題,中共可以使用非和平的手段來解決」的做法,有近七成(68.7%)的民眾同意「兩岸現狀就是『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說法。有近八成四(83.9%)的民眾不能接受「反分裂國家法」依據中共的憲法主張: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有九成以上(91%)的民眾同意「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臺灣2300萬人民,所有改變中華民國主權現狀的作法都必須經過台灣人民的同意」的說法。

依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於民國94年2月25日至27日執行之民調結果,有高達八成(82.3%)民眾不贊成中國大陸政府制訂「反分裂國家法」作為武力攻打臺灣的合法藉口的作法。依據民調結果,「反分裂國家法」通過立法後,凡是被大陸單方面認定是主張台獨的台灣人民,大陸會依據這個法律來加以處罰,有近八成(79.7%)的民眾不贊成中國大陸這種作法。此外,對於中國大陸宣稱,「反分裂國家法」不會侵害台灣人民權益,亦有高達七成四(74.1%)的民眾表示不相信中共的說法。


根據《中國時報》在3月15日所完成的電話訪問顯示,在中國大陸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後,多數的台灣人均十分不以為然,有6成2的受訪者明確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定此項法律,有4成3的受訪者贊成中華民國政府舉辦防禦性公民投票,有4成5的人支持民進黨將在3月26日所舉行的「三二六大遊行」,同時有2成3的人表示有意願走上街頭參加這次的遊行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強調訂定「反分裂法」是為了反制台獨,但是依據該次的民意調查顯示,在該法律通過以後,立場傾向台灣獨立的比例明顯升高,達到2成3,1成2的台灣民眾傾向統一,4成7的受訪者則希望永遠維持現狀。如果以這次民調的結果和兩岸春節包機協商時所做之民調相比的話,贊成台灣獨立的比例,從1成8升為2成3,增加了5個百分點。


至於台灣主要政治團體對於中國大陸所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則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解讀方式:

泛綠認為反分裂國家法是將武力犯臺合法化與內政化,此法允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得以對其所認定的領土分割採取保護行動,進而要求政府領導人「必須」採取行動( 否則便成了「違法」);而兩岸關係被內政化,顯然是泛綠人士無法忍受且強烈反彈的不合理狀況。

泛藍亦反對此法將片面改變兩岸的現況,但由於並不主張台灣獨立,因而對此法沒有很強的情緒。副主席江丙坤在該法案通過後不久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56年來的第一次訪問。隨後不久,該黨黨主席連戰與同樣主張統一的親民黨黨主席宋楚瑜先後以私人身份訪問大陸。BBC及CNN等主要西方媒體評論認為這是北京政府試圖減緩西方社會對反分裂法的過度反應,並孤立擁抱獨立立場的陳水扁政府的操作手法。不過時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的馬英九在第一時間召開記者招待會並發表公開信高調批評反分裂法,此舉令很多泛藍人士驚訝。其他縣市首長亦呼籲兩岸當局應保持現狀,不應單方面進行改變。同時宋楚瑜等人還表示應該保持冷靜,不應做過度的反應。泛藍也宣佈將不會參加326反反分裂法大遊行。

有人認為只有在兩岸屬於「統一」的狀態下,才需要用「反分裂」的法律加以制裁。然而兩岸目前並非統一,也因此有人認為反分裂國家法只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實際管轄區域(不含台灣),此一反分裂國家法並不能改變他們所認為的已經分裂的狀態。然而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現實狀態是分治還是分裂,目前處於爭論中。
有積極者認為,中華民國政府不需要如此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制定的法律,以避免干涉他國內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