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的節目,今天的內容是 分離焦慮症
之前有看過一集講孩子發燒不要用塞劑的醫療概念
他們好像都做親子教養的主題,有時很不錯,幫忙紀錄一下
分離焦慮在小嬰兒八個月到一歲會產生,到三歲的時候會逐漸好轉,分離焦慮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到三歲以後還是有以下嚴重的情況,稱為分離焦慮症,這才是值得注意的
父母的離開會讓孩子焦慮,可能從幼稚園就開始有
分離焦慮症的症狀:
1. 分離時驚嚇到嘔吐
2. 作夢作到與父母分離的夢
3. 害怕父母親死亡
4. 即使沒分離,光想到與父母分離就開始焦慮
會產生分離焦慮的原因:
因為小孩還沒有發展恆存時間概念,不見就是不見, 沒辦法理解分離,認為眼睛閉起來媽媽就不見了
六個月到三歲是在訓練時間的概念,要像存錢一樣存, 存孩子之間的信任感,培養與照顧者之間的信任感,以後才能提存信任,如果沒有處理好,也會影響到長大青少年的人格發展
(幼年經驗是否影響成人,不同心理學者有不同見解,不見得有直接關聯)
現在孩子的發展很早,如果有分離焦慮,其實可以跟他講,現在孩子很多都聽得懂,不見得是語言,也包含肢體或眼神
例如媽媽去上廁所或者煮菜,要跟他說媽媽去做什麼, 回來之後要說媽媽回來了,媽媽沒有不見喔, 從肢體、從語言當中可以表達給孩子
分離焦慮太強的時候孩子常會哭阿吐阿,因為他語言發展也還不到, 不會使用其他工具,只好用這些方式來表達,或者環境刺激太少、遊戲刺激太少容易會這樣,所以要讓他多接觸一些外在
餵母奶對於分離焦慮並沒有直接關聯,並不是說餵母奶孩子就會特別黏,特別會產生分離焦慮(兩者是無關的喔)
相反地餵母奶會增加嬰幼兒的安全感,只要注意讓孩子也常和外在接觸
所以三歲之前給他很多的安全感,預備他三歲以後能夠面對分離
產生安全感的方法:
主要照顧者一定要在,孩子常會回頭看父母,他是在獨立與依附之間拉扯,最好是讓孩子見識世界的時候你是在附近的,提供他安全感
你上次說....但是沒有達到,以後他就不信任了,所以要確實遵守諾言, 並且提醒孩子我有達到承諾喔,要具體講,因為他們還沒發展到抽象概念
例如可以說:當那個時鐘指到幾的時候,媽媽就回來了,但是不要說天黑我就回來、眼睛眨一下我就回來這種
尤其父母經常性忽略,會造成孩子心理受傷,答應了孩子就要做到,安全感不夠的孩子會做一些事情去吸引父母注意,明明能做好的事情就是故意不好好完成。例如吃餅乾吃到滿地都是
父母親的情緒會直接傳遞給孩子
分離焦慮的孩子也容易會有佔有慾,甚至有些社會事件....情侶對另一半離開會狂摳、或者你離開我就毀了你...
與孩子分離時,父母須先解決自己的不捨, 雖然父母是不是多愁善感,的確是基因遺傳,但是父母自己要先保持冷靜,後天的原生家庭教導情緒處理也很重要
一歲半的時候,焦慮的孩子有一種是直接表達,但是另一種是壓抑型,壓抑型的孩子看起來很好帶,但是他的生理狀態其實血壓脈搏是有分離反應,但是他壓抑住,這樣也不好
極度嚴重長期不陪伴孩子.....反社會型人格(這有沒有直接關連其實也未必)
錢不是替代品,節目中有提到.....林清岳弒親案新聞
另外記得要與孩子雙向溝通,讓孩子感性表達,等待他說說感受,不能只是我們理性地丟下我們要幹嘛,卻沒有問他,你的感覺怎麼樣?
四歲半是同理心發展很好的時候,講出自己感覺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有時候只是故意不想講,單方面理性溝通其實沒有達到效果
解決分離焦慮的方法:
1. 在離開與出現時要說:媽媽沒有不見喔(我何時會回來),而且盡量要說到做到
2. 要分離時孩子帶著自己心愛的玩具
3. 讓他去觀察其他小朋友如何與父母分離(如果只有父母)
4. 建立對陌生環境的好感
(還少一個沒記錄到,之後再補上)
可以透過遊戲讓孩子了解東西沒有不見,建立恆存的概念
這個遊戲可以從六個月以上就玩到一歲兩歲
第一步驟
把玩具用布蓋住,但是露出一角,問他玩具在哪裡,讓他知道東西在這裡
再大一點第二步驟
當著他的面用布把玩具全部蓋起來,讓他自己找玩具在哪裡
再大一點第三步驟
當孩子沒有看到的時候用布把玩具蓋起來,讓他去找玩具在哪裡
用這三個步驟建立物體恆存的概念,讓他知道父母並沒有不見
分離焦慮有時候是錯誤的認知造成的,培養正確認知很重要
4歲以下不要用很多的語言,以免混淆,4歲以上再做多一點討論, (光用講的達不到效果)
孩子的分離焦慮其實與父母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
還有一點很重要:教養沒有捷徑,很多孩子在三歲以前沒有很好的安全感,不能孩子到四歲就用別人四歲的經驗,直接跳過前面的一到三歲經營,這樣是不可以的(所以不是看了書用別人那套就行)
請你從頭開始,不管孩子幾歲,用三歲開始的方法來培養信任
而且不建議把孩子在一歲之前把他放到陌生環境,因為那時候正在產生分離焦慮
如果一歲的孩子要求不要分房睡,那就三歲以後再分房睡....
媽媽的焦慮及壓力也會影響孩子安全依附(例如經濟、夫妻情感)
有時爸爸也要陪孩子玩(而且媽媽也要做球給爸爸,讓爸爸分擔一些)
還有要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不想上課,他並不是亂鬧,有時候是環境上有問題(勒索威脅等等,不要全部歸因到分離焦慮,有時候是環境出問題)
三歲後訓練孩子分離,要慢慢循序漸進,不要用心理學上的洪水法 (例如怕蟑螂就把他丟到蟑螂很多的地方強迫他接受)
雖然我的寶寶還沒有到會分離焦慮的時候,希望記錄下來這個希望有用
順便補上心理學上孩子幾歲有甚麼發展,那個醫師就在建立守恆這件事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0-2歲 感覺動作期 了解物體恆存(東西掉到床下會去撿)
2-7歲 運思前期 還不能了解守恆(不能理解胖杯子和高杯子容量相同)
還不能了解可逆(知道我有哥哥,但不知道哥哥有弟弟)
自我中心(只會從自己看到的角度思考)
7-11歲 具體運思期 守恆
(國小) 可逆(知道我有哥哥,也知道哥哥的弟弟是我)
去除掉自我中心
會分類(知道馬裡面有分白馬與黑馬)
11歲以上 形式運思期 會抽象思考
基本上年齡不一定幾歲搭配哪種思考發展(不能說八歲了就一定會守恆)
但是發展的順序是不會變的
請你跟我這樣過 - 小孩發燒篇
http://maybird.pixnet.net/blog/post/28983805
請你跟我這樣過 - 乳腺炎篇
http://maybird.pixnet.net/blog/post/29060135
還有幾本童書可以跟寶寶分享,講故事給他
膽小小雞/上誼
膽小小雞到遊樂場玩,卻放不開,怕這怕那。看到大家快樂的玩,心裡或許有些羨慕,但是儘管別人怎麼邀請他們溜滑梯,他們就是有理由拒絕嘗試…。
小雞上學/上誼 膽小小雞上學了,一心想交朋友,卻因為嘗試的時間和場合都不適合,以至於同儕無法回應他們友誼的邀約,使小雞更膽小了。幸好蒼鷺老師藉著外出的機會,讓大夥兒幫忙小雞,體驗助人的快樂,而小雞也享受被人幫助的幸福,克服了新生入學的焦慮。
我太小我不要上學/ 上誼
為什麼小蘿拉不想上學呢?是學校不好玩嗎?還是蘿拉所說的:「我才4歲,不適合上學」?還是,有其他原因呢?…小蘿拉面對陌生環境充滿莫名的恐懼。在書中,透過談心,讓孩子心甘情願地上學去。
上學真討厭/格林
小女生小布討厭上學!因為她的老師是隻癩蝦蟆!她的教室是個小泥坑!學校的餐點是蟲子…這些都是她不喜歡上學的藉口。然而到了最後,對於上學這件事,小布有了新的想法,很想上學呢!這是為什麼呢?
別怕我在你身邊/ 格林
白茫茫的北極裡,沒有樹、沒有草,但是有一隻圓滾滾的小北極熊。小北極熊寶兒碰到一隻掉在冰洞裡的小小狗,…他們會有什麼新鮮的事情發生呢?
潔西卡和大野狼/遠流
一個持續夢見大野狼的小女孩,如何在父母的協助、朋友泰迪熊的支持下,逐漸發現自己的勇氣和力量,而得以自己的魔法趕走大野狼…,這是一本幫助兒童學習處理惡夢的繪本。
我好擔心/三之三
小莉是個凡事都擔心的小孩,在即將上學時,她的擔心盪到最高點,點心的問題、上廁所的問題、老師喜不喜歡她的問題等,種種擔心排山倒海而來,直到認識小玉…。
我好害怕/天下雜誌
小寶貝熊描繪他害怕的原因:像是突然出現很大的聲音、做惡夢、媽媽離開的時候或危險…,害怕的感覺是冷冷的、緊緊的;以及到後來,發現害怕的時候可以做一些事情讓自己覺得好過一點。
之前有看過一集講孩子發燒不要用塞劑的醫療概念
他們好像都做親子教養的主題,有時很不錯,幫忙紀錄一下
分離焦慮在小嬰兒八個月到一歲會產生,到三歲的時候會逐漸好轉,分離焦慮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到三歲以後還是有以下嚴重的情況,稱為分離焦慮症,這才是值得注意的
父母的離開會讓孩子焦慮,可能從幼稚園就開始有
分離焦慮症的症狀:
1. 分離時驚嚇到嘔吐
2. 作夢作到與父母分離的夢
3. 害怕父母親死亡
4. 即使沒分離,光想到與父母分離就開始焦慮
會產生分離焦慮的原因:
因為小孩還沒有發展恆存時間概念,不見就是不見, 沒辦法理解分離,認為眼睛閉起來媽媽就不見了
六個月到三歲是在訓練時間的概念,要像存錢一樣存, 存孩子之間的信任感,培養與照顧者之間的信任感,以後才能提存信任,如果沒有處理好,也會影響到長大青少年的人格發展
(幼年經驗是否影響成人,不同心理學者有不同見解,不見得有直接關聯)
現在孩子的發展很早,如果有分離焦慮,其實可以跟他講,現在孩子很多都聽得懂,不見得是語言,也包含肢體或眼神
例如媽媽去上廁所或者煮菜,要跟他說媽媽去做什麼, 回來之後要說媽媽回來了,媽媽沒有不見喔, 從肢體、從語言當中可以表達給孩子
分離焦慮太強的時候孩子常會哭阿吐阿,因為他語言發展也還不到, 不會使用其他工具,只好用這些方式來表達,或者環境刺激太少、遊戲刺激太少容易會這樣,所以要讓他多接觸一些外在
餵母奶對於分離焦慮並沒有直接關聯,並不是說餵母奶孩子就會特別黏,特別會產生分離焦慮(兩者是無關的喔)
相反地餵母奶會增加嬰幼兒的安全感,只要注意讓孩子也常和外在接觸
所以三歲之前給他很多的安全感,預備他三歲以後能夠面對分離
產生安全感的方法:
主要照顧者一定要在,孩子常會回頭看父母,他是在獨立與依附之間拉扯,最好是讓孩子見識世界的時候你是在附近的,提供他安全感
你上次說....但是沒有達到,以後他就不信任了,所以要確實遵守諾言, 並且提醒孩子我有達到承諾喔,要具體講,因為他們還沒發展到抽象概念
例如可以說:當那個時鐘指到幾的時候,媽媽就回來了,但是不要說天黑我就回來、眼睛眨一下我就回來這種
尤其父母經常性忽略,會造成孩子心理受傷,答應了孩子就要做到,安全感不夠的孩子會做一些事情去吸引父母注意,明明能做好的事情就是故意不好好完成。例如吃餅乾吃到滿地都是
父母親的情緒會直接傳遞給孩子
分離焦慮的孩子也容易會有佔有慾,甚至有些社會事件....情侶對另一半離開會狂摳、或者你離開我就毀了你...
與孩子分離時,父母須先解決自己的不捨, 雖然父母是不是多愁善感,的確是基因遺傳,但是父母自己要先保持冷靜,後天的原生家庭教導情緒處理也很重要
一歲半的時候,焦慮的孩子有一種是直接表達,但是另一種是壓抑型,壓抑型的孩子看起來很好帶,但是他的生理狀態其實血壓脈搏是有分離反應,但是他壓抑住,這樣也不好
極度嚴重長期不陪伴孩子.....反社會型人格(這有沒有直接關連其實也未必)
錢不是替代品,節目中有提到.....林清岳弒親案新聞
另外記得要與孩子雙向溝通,讓孩子感性表達,等待他說說感受,不能只是我們理性地丟下我們要幹嘛,卻沒有問他,你的感覺怎麼樣?
四歲半是同理心發展很好的時候,講出自己感覺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有時候只是故意不想講,單方面理性溝通其實沒有達到效果
解決分離焦慮的方法:
1. 在離開與出現時要說:媽媽沒有不見喔(我何時會回來),而且盡量要說到做到
2. 要分離時孩子帶著自己心愛的玩具
3. 讓他去觀察其他小朋友如何與父母分離(如果只有父母)
4. 建立對陌生環境的好感
(還少一個沒記錄到,之後再補上)
可以透過遊戲讓孩子了解東西沒有不見,建立恆存的概念
這個遊戲可以從六個月以上就玩到一歲兩歲
第一步驟
把玩具用布蓋住,但是露出一角,問他玩具在哪裡,讓他知道東西在這裡
再大一點第二步驟
當著他的面用布把玩具全部蓋起來,讓他自己找玩具在哪裡
再大一點第三步驟
當孩子沒有看到的時候用布把玩具蓋起來,讓他去找玩具在哪裡
用這三個步驟建立物體恆存的概念,讓他知道父母並沒有不見
分離焦慮有時候是錯誤的認知造成的,培養正確認知很重要
4歲以下不要用很多的語言,以免混淆,4歲以上再做多一點討論, (光用講的達不到效果)
孩子的分離焦慮其實與父母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
還有一點很重要:教養沒有捷徑,很多孩子在三歲以前沒有很好的安全感,不能孩子到四歲就用別人四歲的經驗,直接跳過前面的一到三歲經營,這樣是不可以的(所以不是看了書用別人那套就行)
請你從頭開始,不管孩子幾歲,用三歲開始的方法來培養信任
而且不建議把孩子在一歲之前把他放到陌生環境,因為那時候正在產生分離焦慮
如果一歲的孩子要求不要分房睡,那就三歲以後再分房睡....
媽媽的焦慮及壓力也會影響孩子安全依附(例如經濟、夫妻情感)
有時爸爸也要陪孩子玩(而且媽媽也要做球給爸爸,讓爸爸分擔一些)
還有要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不想上課,他並不是亂鬧,有時候是環境上有問題(勒索威脅等等,不要全部歸因到分離焦慮,有時候是環境出問題)
三歲後訓練孩子分離,要慢慢循序漸進,不要用心理學上的洪水法 (例如怕蟑螂就把他丟到蟑螂很多的地方強迫他接受)
雖然我的寶寶還沒有到會分離焦慮的時候,希望記錄下來這個希望有用
順便補上心理學上孩子幾歲有甚麼發展,那個醫師就在建立守恆這件事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0-2歲 感覺動作期 了解物體恆存(東西掉到床下會去撿)
2-7歲 運思前期 還不能了解守恆(不能理解胖杯子和高杯子容量相同)
還不能了解可逆(知道我有哥哥,但不知道哥哥有弟弟)
自我中心(只會從自己看到的角度思考)
7-11歲 具體運思期 守恆
(國小) 可逆(知道我有哥哥,也知道哥哥的弟弟是我)
去除掉自我中心
會分類(知道馬裡面有分白馬與黑馬)
11歲以上 形式運思期 會抽象思考
基本上年齡不一定幾歲搭配哪種思考發展(不能說八歲了就一定會守恆)
但是發展的順序是不會變的
請你跟我這樣過 - 小孩發燒篇
http://maybird.pixnet.net/blog/post/28983805
請你跟我這樣過 - 乳腺炎篇
http://maybird.pixnet.net/blog/post/29060135
還有幾本童書可以跟寶寶分享,講故事給他
膽小小雞/上誼
膽小小雞到遊樂場玩,卻放不開,怕這怕那。看到大家快樂的玩,心裡或許有些羨慕,但是儘管別人怎麼邀請他們溜滑梯,他們就是有理由拒絕嘗試…。
小雞上學/上誼 膽小小雞上學了,一心想交朋友,卻因為嘗試的時間和場合都不適合,以至於同儕無法回應他們友誼的邀約,使小雞更膽小了。幸好蒼鷺老師藉著外出的機會,讓大夥兒幫忙小雞,體驗助人的快樂,而小雞也享受被人幫助的幸福,克服了新生入學的焦慮。
我太小我不要上學/ 上誼
為什麼小蘿拉不想上學呢?是學校不好玩嗎?還是蘿拉所說的:「我才4歲,不適合上學」?還是,有其他原因呢?…小蘿拉面對陌生環境充滿莫名的恐懼。在書中,透過談心,讓孩子心甘情願地上學去。
上學真討厭/格林
小女生小布討厭上學!因為她的老師是隻癩蝦蟆!她的教室是個小泥坑!學校的餐點是蟲子…這些都是她不喜歡上學的藉口。然而到了最後,對於上學這件事,小布有了新的想法,很想上學呢!這是為什麼呢?
別怕我在你身邊/ 格林
白茫茫的北極裡,沒有樹、沒有草,但是有一隻圓滾滾的小北極熊。小北極熊寶兒碰到一隻掉在冰洞裡的小小狗,…他們會有什麼新鮮的事情發生呢?
潔西卡和大野狼/遠流
一個持續夢見大野狼的小女孩,如何在父母的協助、朋友泰迪熊的支持下,逐漸發現自己的勇氣和力量,而得以自己的魔法趕走大野狼…,這是一本幫助兒童學習處理惡夢的繪本。
我好擔心/三之三
小莉是個凡事都擔心的小孩,在即將上學時,她的擔心盪到最高點,點心的問題、上廁所的問題、老師喜不喜歡她的問題等,種種擔心排山倒海而來,直到認識小玉…。
我好害怕/天下雜誌
小寶貝熊描繪他害怕的原因:像是突然出現很大的聲音、做惡夢、媽媽離開的時候或危險…,害怕的感覺是冷冷的、緊緊的;以及到後來,發現害怕的時候可以做一些事情讓自己覺得好過一點。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