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
3年調查一次,由OECD發展,15歲已受過教育的孩子,有可能是高中生,有可能是國中生,每次抽出比例不太相同,當然,如果該年高中生比例抽多一些,分數較高。
閱讀素養丶數學素養丶科學素養,每一次選一個當主軸,另兩個為輔,為主軸的題目大約一半,其他題目較少,台灣從2006年才參加,2006是科學。
Pisa不是成就測驗,而是素養測驗,有另外的跨國測驗測成就
有4種題型
1、單選
2、是非選擇,例如下列4個選項A對錯?B對錯?C對錯?D對錯?
3、封閉性xxx,先回答對錯,再回答為什麼。
重視在情境中的辨識丶解釋丶推理能力,其中可能有1/3是環境議題
重視問題解決,個人或社會,乘以科技或非科技,2x2共4種問題
而且重視後設認知,監控反思自己整個過程
PISA不給個人分數的原因,是因為可能閱讀有180~200題,一個人不做200題,而是將200題3或4組,抽40題左右
代表如果3個學生,第一個人考A卷,第二個人考B卷,第3個人考C卷,而ABC卷只有部分題目一樣,因此無法用相同分數給。
因此如果老師要出考題,要有辦法出每一個概念有5題左右,難度丶鑑別度相似......
真的很有難度
那分數是怎麼出來的?分數是用分數還原理論去推估,有點像統計的推論,所以適用於大群體的推估,而非個人。
然後它還細分,精熟程度有水準1~6,最精熟是6,所以不能只看夠精熟的水準56,更要看水準12比例高嗎?如何提昇。
如果要以PISA做教學導向,PISA的題型很多問情意丶頻率,而不是專業內容,那是不是目前的學習就要改變,被PISA牽著走,而非整套知識的內容?
上海第一次參加就三冠王超厲害,去上海參訪觀課,他們上課是上課文分析,黑板上不是註釋,不是抄寫一條一條的字詞,而是畫圖一樣架構,誰呼應誰,誰互動誰。
讀書內容,是回家閱讀的工作,不是那麼細的在註釋上。
上海上課,是在教如何賞析一個課文,所以他們一堂課50分鐘,可以上一課國文,一個學期35課上完,台灣,一個學期13課。
所以台灣如果要追求PISA,不只教師命題方式要改,教學重心要改,教學方式也要改。
例如這個12年國教的新聞...哀~台北市的補習班永遠不會倒...
基北特招怎麼考?題型類PISA 只考閱讀、數學
PISA的官方介紹點此
http://pisa.nutn.edu.tw/index.html
3年調查一次,由OECD發展,15歲已受過教育的孩子,有可能是高中生,有可能是國中生,每次抽出比例不太相同,當然,如果該年高中生比例抽多一些,分數較高。
閱讀素養丶數學素養丶科學素養,每一次選一個當主軸,另兩個為輔,為主軸的題目大約一半,其他題目較少,台灣從2006年才參加,2006是科學。
Pisa不是成就測驗,而是素養測驗,有另外的跨國測驗測成就
有4種題型
1、單選
2、是非選擇,例如下列4個選項A對錯?B對錯?C對錯?D對錯?
3、封閉性xxx,先回答對錯,再回答為什麼。
重視在情境中的辨識丶解釋丶推理能力,其中可能有1/3是環境議題
重視問題解決,個人或社會,乘以科技或非科技,2x2共4種問題
而且重視後設認知,監控反思自己整個過程
PISA不給個人分數的原因,是因為可能閱讀有180~200題,一個人不做200題,而是將200題3或4組,抽40題左右
代表如果3個學生,第一個人考A卷,第二個人考B卷,第3個人考C卷,而ABC卷只有部分題目一樣,因此無法用相同分數給。
因此如果老師要出考題,要有辦法出每一個概念有5題左右,難度丶鑑別度相似......
真的很有難度
那分數是怎麼出來的?分數是用分數還原理論去推估,有點像統計的推論,所以適用於大群體的推估,而非個人。
然後它還細分,精熟程度有水準1~6,最精熟是6,所以不能只看夠精熟的水準56,更要看水準12比例高嗎?如何提昇。
如果要以PISA做教學導向,PISA的題型很多問情意丶頻率,而不是專業內容,那是不是目前的學習就要改變,被PISA牽著走,而非整套知識的內容?
上海第一次參加就三冠王超厲害,去上海參訪觀課,他們上課是上課文分析,黑板上不是註釋,不是抄寫一條一條的字詞,而是畫圖一樣架構,誰呼應誰,誰互動誰。
讀書內容,是回家閱讀的工作,不是那麼細的在註釋上。
上海上課,是在教如何賞析一個課文,所以他們一堂課50分鐘,可以上一課國文,一個學期35課上完,台灣,一個學期13課。
所以台灣如果要追求PISA,不只教師命題方式要改,教學重心要改,教學方式也要改。
例如這個12年國教的新聞...哀~台北市的補習班永遠不會倒...
基北特招怎麼考?題型類PISA 只考閱讀、數學
PISA的官方介紹點此
http://pisa.nutn.edu.tw/index.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