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到朋友轉貼,雖然媽媽說我不可以嫁去日本的粉絲專業應徵:

【 徵|免費一年一起世界旅行攝影人員 】

1.沒有薪水,但是包整趟旅程的三餐、住、交通、玩(入場券之類的)費用
2.出發時間:10月(會去哪些地方還沒決定)
3.工作內容:一路攝影紀錄整趟旅行(器材我們會提供)、管理器材、攝影許可交涉、攝影資料管理(無攝影相關經驗可) 有時候幫忙看一下小孩
4.特別注意事項:旅程有可能因為特殊不可抗原因提前結束
5.特殊需要條件:有日語對話能力 (身邊有適合的朋友的話歡迎告訴他)

有興趣的朋友請mail到:mogikarin@gmail.com
期待你的履歷!!



轉貼這個文章的是日本打工社團,罵翻了,覺得去日本工作一年也是能自己環遊世界了

我自己的想法是這樣,20、30(40歲是不可能啦),但是如果是我的小孩主動想要去應徵,我會支持他

要看他回來以後得到什麼,以這個經驗為資本去創造下一段什麼。尤其新一代的職業有無限可能。

最近聽到朋友提的理論是,父母在孩子出社會之前,適當提供孩子資金,讓他不需要為了生存疲於奔命,能追求與體驗、有損失的本錢,等累積經驗再投入職場。

即使去了發現超糟的,也是一種學習(甚至可以回來說嘴或放入履歷),總比在家當屁孩好,人生總有一些時候是免費或低價在做事,都會化成未來的養分。

但如果從勞動條件來說,的確簡直在當免費勞工,覺得這貼文就是慣老闆,或是有問題

我問了好友,在國外會有這樣的應徵嗎?

好友說好難喔,要跟著一家人一起去旅行一年,旅行是很私人的事情耶。

我說不是不是,這樣應該算是一種工作了,就像是部落客的攝影助理,不是跟著她們去旅遊,是去工作

我覺得她是好難想像,畢竟傳統工作並不可能把旅遊變工作,旅遊就是放鬆,不必要去為了別人做什麼或者做給別人看什麼,可是新世代的媒體內容就是這樣啊

最後從媒體素養角度來看:我會去看兩點,
1. 大家是怎麼看到這則訊息的,是正面或負面(我就觀察是日本打工換宿社團先轉po,底下風向是罵翻的)。
2. po這麼久沒關閉撤文,他們有那麼笨嗎?這已經是最好的行銷。

昨天還有一件事情讓我認真了!!

看到一個新聞提到「日移民政策歷史性變革 藍領外勞可永久居留」



我寫說:我在考慮我兒子。好友回應說:他的人生他自己規劃…考慮???

可能因為好友的先生是被家人規劃,在那樣的就學環境中大家都是被規劃,深感壓迫厭惡,所以對父母要去干涉孩子、規劃孩子,會有點排斥與敏感,好像去規劃孩子是不妥的

我的回應如下

我並不是要去規劃他的人生

(事實上很多父母都在規劃他們孩子的人生,以結果來看並不一定不好,讓孩子有一定的能力,讓他選擇自己想要的,例如培養語言能力、培養數學能力,而對我來說,是培養熱情)

我說的考慮,是思考,思考每一種可能,不要讓自己限制他的可能,最近看到兩個例子,一個是16歲少年抱走9000萬大獎,但是替孩子弄好整間電競練習室也不見得孩子就能當電競選手,可是父母如果心中已經偏見某樣事物或職業不值得,而去設限,我想提醒與轉念自己,每個方向都是好的,都有可能,身旁有孩子從幼稚園就進棒球幼幼隊,現在國小進球隊,培養與嘗試也沒什麼不好,爸爸愛看球賽影響孩子真的喜愛這個運動。另一個例子是看到一個女孩因為喜愛日本傑尼斯,到最後考過語言檢定,在日本工作,在日本不一定令人羨慕,但是擁有熱情令人羨慕。

我覺得我們這個世代太矯枉過正,以孩子為中心,不去強迫與規劃。我看到好多種子,自己是椰子樹,又高又壯有自己的規格往天空衝高,也看到紅豆,雖然小小的但是發芽後很堅強長高,不需要支柱,但是也有像綠豆那樣,高度受限制,軟軟凹凹,如果沒有敷它,沒有輔助架子,結果良莠不齊,就這樣了。

再講白話一點,我看到一堆爛泥扶不上牆,嚇死我了

使用考慮這兩個字並不精準,應該是我在跟我自己說,如果孩子走職業技能類別也很好,但是語言還是一個入門門檻。以愛德華來說,要他有興趣才肯學,以樂樂來說你願意交他就願意學,去限制他youtube現在不能看的類別,例如遊戲二製、玩具開箱,應該拿掉這個我自己的這些規定。

我一直在拉扯,看到很多人規劃孩子,但我們這代是不應規劃孩子,不過我知道愛德華個性,不要就是不要,要讓他自己有喜歡,就會努力去爭取達到(有點羨慕好乖的孩子,父母灌什麼他就接受什麼,單純羨慕而已)

如果要分析我為什麼要想這麼多,因為看到兩種極端,一種是好糟的人,想到就一肚子火,人怎麼可以擺爛成這樣,15歲、30歲、45歲,都是領最低工資;另一種是在臺灣但是領外商薪資,家中從小培養的語言資本很高,直接丟去他國學習。

總結,台灣薪資太低了,到40歲該擔一些責任卻達不到3萬薪資的例子很多,所以我真的好怕孩子以後貧窮,怕他沒有自信,怕養不活他自己更別說實現夢想。

雖然我這樣糾結,可是實際作為上卻沒有強迫或灌給孩子什麼

無標題

如果說真的要灌什麼給孩子,灌愛吧,灌想像力、灌同理心與幫助別人的行動力吧

我們的睡前故事,八年了

然後我還有想一件事,一個人最後會變成怎麼樣子,不管在別人眼中是成功或是失敗,都是冥冥之中走到這條道路,但是如果你反推回來,出了一本書告訴別人做了這些就可以變成我這樣,是不可能的,所以看人家出的書就想學,我覺得成功是難以複製,那麼既然是冥冥之中,那就完全不值得參考學習嗎?也不是,還是可以參考借鏡,學習人生的道理,所以有那麼多的教養專家教我們該怎麼做。所以我有一點阿Q思維,就努力向神祈禱乞求吧

看到汪培珽7月23日下午8:30的臉書
【 大人先要好好利用時間 】

奶奶在看連續劇,媽媽在看臉書,爸爸在玩電動,孩子在做功課。

最平常不過的家庭景象,你有沒有發覺哪裡不對勁?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成龍成鳳。

希望是要配合行動,才能實現的。



我一直有在看她的書、文章,轉貼她文章的媽媽寫著:剛開始還會看她的文章,後來越看越覺得當媽媽壓力好大,要符合他們眼中期待的樣子

一語驚醒夢中人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