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則新聞,剛好又看到李安儀的安心窩FB,描述她的妹妹出院時,醫院只有她一個人是成功的全母乳哺育的。並且鼓勵母嬰同室。

針對母嬰同室這點,請看以下新聞,新聞出處點此

24小時母嬰同室 媽媽差點產後憂鬱
優活健康網 – 2013年5月13日 下午5:40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採訪報導)據國健局資料顯示,台灣目前平均每4個寶寶就有3個是在母嬰親善院所誕生,台灣女人連線表示,母嬰親善政策看似成功,但這項政策是依世衛愛嬰醫院「成功哺餵母乳措施」訂定,以致為達成功哺餵母乳目的,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評鑑規定及實際執行情形都對新手媽媽非常不友善,侵犯媽媽自主、選擇的權利,希望能在尊重母親自主的前提下,重新訂定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的認證基準。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24小時親子同室原意為快速建立親子間親密感,實務上卻產生許多問題,造成產婦的困擾及不便,且經常執行過當,如今年在某醫學中心就發生兩起母嬰同房中寶寶猝死的事故,護士夜間多次巡房、寶寶哭鬧,都會打擾媽媽及同房其他產婦的休息,媽媽累了想將寶寶送回護理站遭拒絕等。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自己第二胎就是在母嬰親善醫院剖腹生產,當初選擇24小時母嬰同室,本應住院5天,但因不堪其擾,第4天就打包出院,因母嬰同房讓她產後虛弱身體無法休息,親子同室反讓媽媽成過勞看護。立法委員吳宜臻也以自己親身經驗表達認同,表示母嬰親善讓自己差點快要產後憂鬱,也呼籲政策的推動不要讓新手媽媽因過於疲累而不敢再生第二胎。

為徹底執行母乳哺餵,母嬰親善院所規定不得提供奶瓶、安撫奶嘴及配方奶粉,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如此等同強制媽媽的意願與需求,母乳不足、因身體狀況無法哺餵母乳或選擇不哺餵母乳的媽媽,就無法得到應有的服務。黃淑英說,「醫院應該滿足媽媽的需求,且依家人經驗,寶寶吃奶嘴並不會影響繼續喝母乳。」林淑芬則表示,建立媽媽的哺乳權很好,但不代表一定要求媽媽非得餵母乳,執意強推反倒只會讓新手媽媽更累、更挫折!
台灣女人連線呼籲,政府應該增加編列生產相關政策的預算,同時研擬合理的產檢、生產制度,包含次數、規格及給付,且在尊重母親自主的前提下,重新訂定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的認證基準。

-----------------

我想說的是,不是差點,是完全。

為達親餵醫院政策強制母嬰同室,幾乎不收寶寶(連去廁所也要媽媽帶嬰兒床進去),強制推回媽媽病房

我非自願剖腹,寶寶尚未足月,只有先生陪產三天,其他時後只剩母親與小孩奮鬥。去月子中心也一樣強制,住十多天受不了就回家了,花了錢去那依然全程自己顧,不如回家。傷口惡化、熬夜爆肝嘔吐,無法充分休息,奶水來的慢眾人壓力大,寶寶體重掉快1/3,開完刀馬上自己顧新生兒直到產假結束回職場,簡直像一場惡夢。

現在想想覺得那只是節省人力的好名目

----------
陳安儀有回應表示
這份新聞完全是母乳門外漢發的,女人連線這樣是在幫女人嗎

我再次回應
1. 出院時您妹妹有成功哺餵,不代表其他媽媽回家後沒能成功
2. 新聞也許是母乳門外漢發的,但我是同感痛苦的其中之一,我也是回家才有奶,而且餵滿十個月因工作才停

單純針對母嬰同室這個強制的政策痛苦有感,我身邊有至少5位母嬰分住到出院(但時間到有固定去餵),親餵極成功到小孩只認母親不認奶瓶,媽媽心甘情願請育嬰和離職自己帶孩子,因為她們當時有充分休息丶沒有"親善醫院"的壓力。

如果和理想中母乳哺餵不同的想法(馬上有奶丶不能補配方奶....),便是錯誤的,而對一個女性打了個不是100分的分數,這樣是在幫女人嗎?天啊!

請看馬偕兒科黃瑽寧醫師的這篇文章
給一點點配方奶無傷大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