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的定義很多,甚至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它是動態的,有些國家發展很成功,有些卻發展不起來

1930-1970是凱因斯理論
1970-2000因為停滯性通膨,凱因斯理論無法解釋,其中提到一個人
Gregory Mankiw曼昆,上網查了一下,他還活著,而且還在哈佛教書,去年11月還被哈佛學生集體翹課,這時候應該問一個問題

先講結論,一個學者希望經濟自由政府不要管,還會被學生罷課,在議會提出經濟本來該分工,所以贊成工作外包與海外投資會被罵到臭頭。除了經濟效率外,還有法律制度和倫理道德(社會輿論)也是重要的。

Gregory Mankiw曼昆的哈佛學生罷課事件整理如下:



----------------

哈佛學生致經濟學教授曼昆的公開信



今天,我們離開經濟學十講(Economics 10,曼昆)的課堂,為了表達我們對於這門導引性的經濟學課程中之根深蒂固的偏見的不滿。我們深切地擔憂這些偏見將影響到我們的同學,我們的大學,以及我們所身處的整個社會。

作為哈佛的本科生,選修這門課程,是希望能獲得有關經濟學理論的基礎知識,幫助我們進一步在經濟學、政治學、環境科學、公共政策等諸多學科和知識領域中作出深入思考。然而,我們發現這門課程,對於我們認為已經問題重重且對不平等束手無策的經濟,持一種特殊而且有限的看法。

真正合理的經濟學研究,必須同時包含對各種經濟學簡化模型之優點與缺點的批判性探討。由於在您的課程中不涉及第一手資料,學術期刊中的關鍵文獻也並不充分,因此我們幾乎無法接觸其他可供選擇的路徑來研究經濟學。認為亞當•斯密的經濟學原理就比其他任何理論,例如凱恩斯的理論更重要、更基本,這是毫無道理的。

對一門聲稱要為將來進一步研究經濟學打下基礎的課程來說,採取一種無偏見的觀察經濟學的視角,對於這個課堂上的700名同學來說尤為重要。許多哈佛學生沒有能力選擇經濟學十講之外的課程,因為此課程除對於經濟學、環境科學以及公共政策學學生來說是必修的。當社會學專業必須選擇一門經濟學導論課程時,唯一的另一門可供選擇的課程——Steven Margolin教授的經濟學批判卻每隔一年才開設一次(今年就沒開課)。許多其他專業的學生只是希望在高品質的通識教育中獲得對經濟學的簡單理解。更為嚴重的是,經濟學導論使得後續的經濟學課程難以有效地展開,因為它僅僅提供了嚴重偏激的觀點,而不是為其他課程的拓寬提供堅實的基礎。不可能寄希望于學生們以躲開這門課,或者阻止整個經濟學學科來表達他們的不滿。

哈佛畢業生在全球金融機構和公共政策領域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如果哈佛不能使學生們具備關於經濟學之更廣博與更具批判性的思考,他們的行為將會危及全球金融體系。近五年來的經濟動亂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今天,我們將加入波士頓的遊行隊伍,抗議高等教育的公司化,聲援全球的"佔領運動"。由於經濟學十講中不公正的本質不僅不僅是美國經濟不平等的象徵,甚至應當為這一嚴重社會後果負責。我們今天走出課堂,不僅是反對您對於有偏見的經濟學理論的討論不夠充分,而且我們還將投身整個運動,去改變美國關於經濟學的所有不公正話語。曼昆教授,我們希望您會認真對待我們的想法和今天的罷課行為。

(譯者佚名)

Dear Professor Mankiw-

Today, we are walking out of your class, Economics 10, in order to express our discontent with the bias inherent in this introductory economics course. We are deeply concerned about the way that this bias affects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and our greater society.

As Harvard undergraduates, we enrolled in Economics 10 hoping to gain a broad and introductory foundation of economic theory that would assist us in our various intellectual pursuits and diverse disciplines, which range from Economics, to Government,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Public Policy, and beyond. Instead, we found a course that espouses a specific-and limited-view of economics that we believe perpetuates problematic and inefficient systems of economic inequality in our society today.

A legitimate academic study of economics must include a critical discussion of both the benefits and flaws of different economic simplifying models. As your class does not include primary sources and rarely features articles from academic journals, we have very little access to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economics. There is no justification for presenting Adam Smith's economic theories as more fundamental or basic than, for example, Keynesian theory.

Care in presenting an unbiased perspective on economic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an introductory course of 700 students that nominally provides a soun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in economics. Many Harvard students do not have the ability to opt out of Economics 10. This class is required for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concentrators, while Social Studies concentrators must take an introductory economics course-and the only other eligible class, Professor Steven Margolin's class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s, is only offered every other year (and not this year). Many other students simply desire an analytic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s as part of a quality liberal arts education. Furthermore, Economics 10 makes it difficult for subsequent economics courses to teach effectively as it offers only one heavily skewed perspective rather than a solid grounding on which other courses can expand. Students should not be expected to avoid this class-or the whol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as a method of expressing discontent.

Harvard graduates play major roles in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n shaping public policy around the world. If Harvard fails to equip its students with a broad and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s, their actions are likely to harm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The last five years of economic turmoil have been proof enough of this.

We are walking out today to join a Boston-wide march protesting the corporat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s part of the global Occupy movement. Since the biased nature of Economics 10 contributes to and symbolizes the increasing economic inequality in America, we are walking out of your class today both to protest your inadequate discussion of basic economic theory and to lend our support to a movement that is changing American discourse on economic injustice. Professor Mankiw, we ask that you take our concerns and our walk-out seriously.

Sincerely,

Concerned students of Economics 10

經濟學助長社會不公 哈佛罷課
http://www.peopo.org/rousseau/post/93456

經濟學家為什麼沒能預測到金融危機?
http://www.peopo.org/rousseau/post/93358

What Caused the Financial Crisis? Don't Ask An Economist
http://www.peopo.org/rousseau/post/90012

Wanted: Worldly Philosophers
http://www.peopo.org/rousseau/post/93566

Who Rules the Global Economy?
http://www.peopo.org/rousseau/post/93588

-------------


經濟問題為何該政府負責,不能負責經濟問題的政府會怎麼樣?如果經濟自由發展應該是效能最好,為何要管制??但是如果換個角度看,如果我買了股票卻被套牢政府該負責嗎?有那麼多有錢人但是整個制度卻使得我總是在經濟最底層永無法翻身

政府該管嗎?不應該管嗎?

公民與社會的課綱寫著:政府效能差也能為人民謀福祉(指的是政府別管,整體社會效能與福祉才會最大),真的是這樣子嗎

老師講了一個例子,他說記得當年是郭婉容(劉憶如的母親),當時以第一位女性部長,同時又本著經濟學者良心,在中秋節假期前一天,公布要收證券交易所得稅(買賣證券有所得便要繳稅),當然大家隔天看中秋的月亮感受會是怎樣,中秋過完隔天連續股市跌停板15天,一堆人要跳樓了,後來就只好下台了...可見經濟絕對受到政治影響阿

這段故事在wiki有提起:(原文點此郭婉容)

她為了健全台灣財政賦稅體制,在1988年9月宣布自1989年1月起,證券交易所得稅(證所稅)不再像過去往年一樣每年停徵。當時台灣股價指數在一個月內由8900餘點跌至5700餘點,最後在沈重的政治經濟壓力下,本項政策只好被迫終止,但郭婉容隨後便制訂課徵證券交易稅(證交稅)政策,至今證交稅仍是台灣的重要稅收項目。

政府收稅一定會造成資源的扭曲,但是端看這樣的扭曲政府能不能接受(可是政府不收稅那社會福利怎麼辦?)

民國70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竹科開始,成立很多優惠的政策,所以他們很多部分都免掉付費,所以後來扁政府希望能把這樣等於是圖利某些產業給拿掉,


一、基本原理與歷史發展

古典學派
人口數量會影響經濟成長
1. 亞當斯密:人口數量會影響經濟成長
2. 馬爾薩斯:人口成長和經濟成長有關,資本過剩而需求不足經濟會產生停滯
3. 李嘉圖:規模報酬遞減,

台灣在四個生產要素上一點都不具優勢
土地(自然資源山川礦產都沒有)
資本
企業才能(也沒有,或者被挖角)
勞動(人多、素質高)

靜態的插曲,約翰彌勒出版政治經濟學原理,資源配置成為重要議題,當時因為在打仗所以

熊彼得
強調創新,創新是一切動力的來源,能帶來經濟發展(本質上的產品新發展、生產流程過程上的創新、管理方法的創新都算)

當代發展理論
neo....是新
new...是新興
可以用在classics古典主義和Keynesian凱因斯

過去古典學派,都是用文字敘述,是一種思辨,新古典主義才開始用經濟圖形,其實現在看到的全部是新古典學派的,尤其個體經濟學

1. 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認為世界是靈活的,價格機制是經濟發展的最好機制

經濟圖形是從馬歇爾開始的 A. Marchall建立圖形,Y軸是價格price,X軸是數量quantity,換成其他也可以



但是後來有新制度學派、新凱因斯學派提出市場機制並不是那麼運作順暢,有多的干擾(包含資訊不對稱),即使政府不管也不能達到效能最大化,因此政府更該介入

凱因斯認為政府該介入管理這樣的理論被打死三十年,但是後來的確證實市場機制會產生很大的問題與缺陷,社會不公、貧富不均、外部性的問題(有人得到益處卻把壞處排給別人消化)

如果政府不介入的話,在藥物上、航空安全、交通安全通通不管,那藥商就找成本最低的方式進行,吃死人也沒賠多少錢,航空安全只要計算好風險,其實安全帶安全氣囊氧氣通通給最低的配備達到成本最低,交通安全什麼安全氣囊、板金都可以找最低,安全帽也不用了

這篇寫的也很有趣,用我們現代人寫網誌的口吻寫出很有趣的結論

新凱因斯有太多的廠商行為和個人行為充斥著龐大的外部性(外部成本丟給別人)

W. Lewis二元經濟理論
他認為發展中的國家有兩個不同的經濟部門組成,一種是傳統部門,另一個是現代部門

傳統部門主要是自給自足的農業以及簡單零星的商業和服務業,會有大量的勞動剩餘,收入水平很多,通常支付維持生活的最低資本,便可得到要多少有多少的勞動力,就是路易斯所謂的勞動力供給的無限性。(所以不管做多久工資都一樣,像是現在的印度)

在第二部門是現代部門,從業人數較少,勞動生產率高,工資水平也高於傳統產業

老師有說台灣在產業轉變的過程中,傳統產業轉成輕工業,輕工業要轉成重工業,如果傳型中失業率很高,代表技術上無法銜接,但是台灣的狀況還好,代表下一個產業幾乎是把前一個產業的失業者(剩餘勞動)給吸收了

中國在經濟發展上看到中南美洲去使用新古典主義失敗,經濟沒起來,因此引以為借鏡,因此有一句話:摸著石頭過河,最後採用台灣經濟模式

台灣的經濟發展大約就可以和W. Rostow起飛理論相結合

在傳統國家的發展變化
1. 實施工業化,從農業轉工業

2. 重視資本累積
比較落後國家為何倡導儲蓄,大量儲蓄資本累積才能有低的利率,低的利率才能使企業有創造高利潤,累積資本...已發展國家才能推動消費為主

3. 十分強調計畫化,要轉型一定要政府為火車頭,例如鋼鐵、營業、金融,最早開始都是國營開始,來帶動經濟成長,計畫化是指是

很多台灣學者提出來的稅制改革都是非常好的,例如加值稅,但是政府都沒有用,南韓拿去用了。基本上台灣經濟發展符合Rostow經濟起飛理論,至少在國際上經濟界是大致符合經濟理論,受到讚揚的,甚至當時請來財經六院士,其中一位鞠躬盡瘁還過勞死

台灣的經濟發展
1. 第一階段重建時期重建到光復前高水準
2. 第二階段進口替代時期:能自己生產的就不進口
3. 第三時期出口擴張,外銷退稅、外銷低利貸款
4.第四階段,竹科帶動科技產業,產業結構轉型,台灣上中下游的產業結構鍊非常完整
5.第五階段,70年後,經濟自由化(去除管制化),原本政府外匯管制只准進不准出,外匯管制多,國內錢太多所以就投注在股票與房地產,造成房地產股市狂飆,沒有人想專心工作賺錢,一兩天的股市可以等於一個月的薪水,外資控管,工資上升、社會運動都開始,後來才開放經濟自由化,這個時期是台灣錢淹腳目(政府管制會造成國內錢太多,造成房價與股市高漲,會吃大虧)

農村問題,中國90%是農民,但是它是80%糧食進口,中國

新經濟理論開始提到,依據新制度主義,政府可以套入

生產者要存活是希望利潤最大,政府也是要存活,有就是政府不用讓所有人的福利最大,只要讓我的政策使選民滿意能夠支持我,而不是使所有百姓福祉最高,因此政府政策絕對會帶來資源使用的無效率。

政府干預是不好的

新凱因斯
完全競爭是指價格可以迅速反應
不完全競爭是指價格無法很快反應,一定會有時間的遲延和落差,工資和價格都會有反應遲緩的黏性...會有反應和調整所帶來的成本,皮鞋成本和菜單成本,市場無法結清,一定會有供過於求供不應求,一定會有非自願性失業,所以政府才需要介入

工資性失業,逆選擇、道德危機

資訊不對稱會造成需要鑑定的市場整個萎縮,例如骨董,因為一定會增加鑑定成本,沒有東西是真的,一但做這門生意都要加上一

財產權定義不完整必然造成資源浪費是永續

可以拿原住民封溪護漁來作例子,如果沒有這麼做,魚早就被吃光光了

North認為產權、國家和意識型態是經濟制度變遷的三塊基石,認為有效率的產權是經濟增長的關鍵,一個社會所有權體系如果能明確規定人的財產權,並且能有效的保護,就可以減少經濟活動的成本和費用,使個人收益接近社會收益,激勵個人創新提升整個社會經濟效率的功能。

可以用經濟角度來分析為何一個政策會成功或者不成功

新制度主義看公共財:
交易成本越大的東西會無法運作,所以由政府來做,燈塔為何必須是公共財?漁民需要在夜間有燈塔,如何去判別燈塔有無使用到燈塔,如何收費?如果要用使用的多寡質量來收費,根本不可能,私有財就是用多少付多少費用,例如咖啡喝幾杯就給幾杯的錢

經濟發展的指標:
1. HDI人類發展指數:聯合國開發計畫署,1990年提出人類發展指數,使指一個綜合統計指數,總共包括三項,預期壽命、教育、每個國民所平均分得的全國生產毛額,指數越高代表代表在人類發展方面越進步
2. 世界發展報告

經濟成長模型
Harrod - Domar模型

經濟成長率=儲蓄/資本產出比率
所以儲蓄越多,或者資本存量,所以儲蓄越大,或者資本存量變動越小,國家會快速經濟成長

資本存量定義:資本存量表現為企業現存的全部資產,包括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遞延資產等。

經濟的內生成長理論,靠外在是不穩定的,例如技術創新、制度革新,靠這些都不穩定,一個國家經濟要成長可以從三方面內在的:做中學習和知識外溢(累積),人力資本,研究與開發(技術變遷)

Y=F(k,L)
現在改為F(k,H)
L勞動改為人力資本,在職訓練重要,知識傳承=知識外溢很重要,一個工作剛開始沒知識沒關係,我溢出去給你,我傳授給你,因此知識可以快速累積和增加,人造資本沒辦法、自然資本沒辦法,唯有人力資本可以快速地累積,而且做中學與自我創新,所以老師傅傳承給年輕師傅很好

經濟波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用一些政策去減緩波動是重要的,有些國家是波動型衰退(往下走,例如菲律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