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安妮妮聊天的時候討論到找論文指導教授,第一句話她先問我:妳找教授還是副教授?

我愣了一下...是教授...(心裡想有差嗎?)

原來如果妳找的是副教授,可能因為他有升等壓力,每個收近來的學生會有優點和缺點,優點是老闆(指導教授)可能已經有研究的團隊與主題,許多尚待研究的主題都可以拋出來讓學生做,並且給予方向與文獻(甚至電子檔)

但是缺點是學生自主學習(在學術大海裡游泳累積)的機會較少,比較沒有自由度不能自由選題,規格較高,可能要投期刊、替老師"聯名"甚至無名撰寫,或者幫老師打雜、報帳、顧小孩....

仔細一想,真的耶,我念世新的時候每間老師的辦公室儼然都是一個小的研究團隊,每個老師都有研究主題,定期發表期刊論文與研討會...

魚幫水,水幫魚阿....

找教授的優缺點是什麼呢,優點是已經升等到教授的等級到頂了,他反而比較會鼓勵學生去做質化,哪種老師敢鼓勵學生做質化?質化貢獻大深度夠,但是除非他沒升等壓力,你想做什麼題目就做什麼題目,但是期刊接受質化投稿的比例真的比較少

老實說量化的論文能解釋什麼呢?你把受訪者的年齡訂在10-20、20-30...事實上10-20之間的人差異非常大,那些在紙上的勾勾經過統計計算之後真的能代表每個人的想法、能解釋或發現社會問題嗎?

但是如果要做質化,第一個是教授要會"敎"如何做質化,每個學術派典不同,質化絕對不是找人問一問自己寫出一本就可以的,每個派點的方法都不同,第二個作質化需要很多時間(可能三年以上畢業),強調筆者與研究參與者所共構出來的(質化論文請勿稱為受訪者)

相對找教授的缺點是老師不太逼、配合度很高,但是學生自己要自己規劃時程與找老師討論。

大學評鑑現在要求幾個I,發表於SCI、SSCI、TSSCI、EI、A&HCI、THCI Core,還有評分表,投到哪種等級可以記幾分,幾年內沒有多少分要停聘、不續聘....

請問數學系、物理系多久可以寫出一個新的理論?商管人文教育學院隨便抓住一個新興議題發表,同時一魚多吃搭配英文版到國外期刊,那個評鑑績分又高,預算申請又多

這樣不是干涉學術自由嗎?逼老師們只研究新議題、主流議題,犧牲的是教學品質(尤其大學部學生)

別再挨了可以嗎?

老師挨不過~學生也挨不過阿

----

安妮妮還提醒我不要一下子找很多很多,一頭栽進去,因為搞不好這次去找老師,他會一點一點給出他想要引導你去的方向,可以試探地說好像某個方向找不到....然後老師就真的給了一堆.....(並且希望我延續可以繼續做同樣題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