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1. 評析教科書好不好用(裡面有圖是跟文本有關,還是只是為了有圖而有圖)
2. 改寫教科書讓孩子更好學習

為何必須重視教科書的設計?
學習者如果能了解教科書的結構更能了解教科書
從認知負擔的理論來看,短期記憶區有限,如何讓知識存到長期記憶區,透過圖像轉化
某些圖像最容易進到學生的腦袋中,全文字很難記憶
要怎麼要設計,能減低在學習上的困難而且使基模擴大,把無關的學習消除掉,學習對學生有意義

優良的教科書具備那些成分?
要有可以區別要素的成分,而且有個主題去引導出整個內容,彼此連結完整
可以用腳踏車作為舉例,要素要對,組裝連結也要正確

教科書如何協助讀者發現知識的結構模式?
怎麼樣用圖像與符號
使用一些文來說明這些符號,清楚並簡短

教科書如何協助讀者的認知學習最大化?
把他跟學習已知的產生連結
用文本結構模式一看就知道要學什麼
要怎麼樣把結構外不要的資訊去除掉
要如何產生興趣
教科書文本的邏輯性越強,學生接受的程度越高

教科書可理解性的指標(要用這三個指標評析)
1. 熟悉度:要跟學生知識做連結(作者用經濟專有名詞)
2. 興趣性:(活潑有趣?)
3. 一致結構:插畫的內容和課文內容要一致,有沒有協助學生理解

教科書文本寫作的組織模式(作改編)
1. 說明型:包括描述性或序列性的圖片
描述性:條列型(分門別類也許有順序問題)、網絡型(蜘蛛網型,有層次關係)、階層型、矩陣型(有相同特質的很多欄區分,如果是東拉一塊西拉一塊地無組織性就會格子缺很多格)
序列性:線性(有前後關係)、分支型(有不同分支),倒骨牌式(有因果關係或者連鎖反應)

2. 論證式:呈現主張的證據,有時是三段式,在主張和證據
證據(網絡、矩陣、階層)→推論(因為什麼所以會怎麼樣)→主張

3. 解說式:專家的理解是這樣,學生的理解是那樣,如何讓專家的理解變成學生的理解

教科書的基本要素
是不是社會領域基本的內涵(人與空間人與時間那些課綱)
對學科知識來說是否重要
有沒有辦法從課程內涵,在教科書裡呈現兩種價值都有

連結組織

實作要有:
1. 評定內容價值(從經濟學政治學來說重要嗎?在國中階段適合嗎?)
2. 文本的可理解性(熟悉度、興趣性、一致性)
3. 教課書文本圖像化

參考那個PDF
要列出目錄與架構
分析來源
把目錄圖像化
內容架構分析(有沒有完整)
文本分析(熟悉度、興趣性、一致性、內容價值)

請至少做一個論證式(有證據(可以用各種圖表)、推論、主張)
另外再找一種圖形把教科書圖像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