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民族認為孩子是母親氏族的孩子,所以母親要有孩子,父親只是將孩子放入地協助者,所以父親與孩子沒有血緣關係,甚至所有父執輩都稱為叫父親,生父的哥哥弟弟、母親的哥哥弟弟都稱為叫父親

相反地,有些民族認為母親只是生產工具,生下孩子後母親與孩子沒有血緣關係,所以認為父母離婚之後,子女可以與母親再婚的孩子結婚。




卡丁納(Abram Kardiner)指出,每個社會都有基本人格結構,是指他們社會中每個人都有效的適應工具,例如兒童養育的技術,哺乳的方式、排泄訓練的早晚和嚴苛程度,所以這個社會的基本人格類型,是大部分社會成員共同有的人格形貌,那是他們享有共同的童年經驗之結果。

初級制度就包括家庭組織、群體的結構、基本生理的訓練、餵養斷奶的訓練,肛門期的訓練、性的訓練、謀生技術..

而次級制度(例如民俗活動、宗教信仰)是指初級制度的投射,所以有些社會中人對神的形象,其實是人對父親形象的投射,例如神是嚴格的,或者神是多妻的




杜寶雅(Cora DuBois)指出某些社會當中人格是呈現中央趨勢,比較像是常態分配,有極端值(極好極壞),也有絕大多數在中間的分配




民族的祭祀有分為父系、母系,還有雙系

父系社會與母系社會的定義,其實是用家族計算、祭祀來定義,例如台灣的父系社會,我生的孩子會姓父姓,他是屬於我先生家族的一員,當他過世的時候也會歸屬於我先生家的一員納入祭祀,遺產也是以父系來繼承,相反地,而台灣阿美族的母系社會,家族是以女性為計算中心。

雙系是指他同時會列在父親家、母親家的祭祀成員中

父系社會的祭祀成員包含:第一代父親是祭祀的成員,第二代的兒子、第三代的孫子、第四代的曾孫

但是這並不代表母系社會的女性就是地位高或者強勢的,因為真正去打仗、處裡事務的仍然是男性,我們只能說,在母系社會中的女性,可能會比父系社會的女性好過一些,

研究者的性別與被研究者是父系或者母系社會,會影響他是否能深入得到關鍵觀念


寫論文的時候也要考量:
一方面我介紹一個論點,另一方面我可能要提到他有什麼不足的地方,他的研究限制是甚麼

關於父系母系社會可以參考:

氏族可以是父系社會的、母系社會的,通常是以同樣姓氏為同一宗族,就看他們是父系或者母系為基礎

上面的父系母系和氏族都是和祭祀相關,都有血緣關係

漁團:跟祭祀無關,是指這些人有共同的捕魚器具、技巧,不見得有血緣關係,他們會休戚與共

台灣是採嫁娶婚,是從夫居(結婚以後的居處法則),漢人的特別情況還有一種是招贅婚,通常要家中都是女性,才會招一個先生過來,女婿要住我們家,女兒女婿是要照顧我們的,生了小孩要姓我們家的姓氏

阿美族結婚以後的居處法則是從妻居,但是它並不是招贅婚,但是有一些母系社會並沒有從妻居,而是從夫舅居,我會住到舅舅家(女生媽媽的哥哥家)

母系社會大多有一個特徵:男人會所。因為沒有學校可以來傳承狩獵技巧,而母系社會從妻居,男性會從家裡出來到男人會所來學習成年、打仗、耕作技巧(例如醫藥會社是訓練醫療)。台灣卑南族女性會有一個巫術的會社

另外除了男人會所之外也可能會有年齡組織,345歲為一個組織,678為一個組織,學習日常生活的技巧、咒語、儀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