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ifeedu.sdc.cyut.edu.tw/page.html
裡面的故事很值得傳遞張貼

獨一無二‧無可取代~教育部生命教育徵文競賽頒獎典禮

教育部於今(5)日假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舉行「教育部98年度全國生命教育徵文競賽頒獎典禮」,表揚81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獲獎同學,鼓勵學生從閱讀中瞭解生命的意義和汲取他人的生命經驗。

生命教育徵文競賽分為國小組、國中組、高中職組、大專校院組,每組各分為讀物及影片類,評審委員從1,902件參賽作品中,評選出81篇獲獎作品,看到學生透過文章展現對生命的體認,皆深受感動,表示獲獎作品沒有華麗文藻的堆砌,感性而不濫情、理性而不論述,文章多是令人感動的生活片斷呈現,積極又正向地看待生命中的事件,對時下青少年具有正面鼓舞的作用。

教育部近年來為了推動生命教育,推出一系列的活動,除了徵文競賽外,還有生命教育戲劇競賽、3Q達人甄選、徵選生命教育優良出版品、說故事競賽、繪本競賽、以生命教育為主題之平面設計、多媒體影音…等等活動。期透過多種型態的活動,讓生命教育理念深植每一位學生心中,瞭解生命的意義,進而影響他人。

澳洲學者Ted Noffs曾引用西班牙作曲家Pablo Casals的一段話:「我們教給孩子的是什麼?是二加二等於四?還是法國的首都是巴黎?什麼時候我們教過他:你瞭解自己嗎?你是最了不起的、你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你。」正因為每個人的成長與生命經驗是如此的不同,正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且無可取代的,因此,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型塑一模一樣的人,而是要學習尊重自己、尊重他人,進一步尊重生命,我們需要多元成長的經驗,豐富彼此的人生。歡迎全國師生及社會大眾踴躍上網觀看獲獎作品,看看別人的故事,也感受自己的人生;本徵文競賽網址為http://lifeedu.sdc.cyut.edu.tw/index.html。

性別平等部份還有這個(新聞)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34404

報導性別平等觀念「蛋糕王子出櫃」等6件作品獲獎




教育部98年度「創造性別平等文化」年度媒體作品評選頒獎典禮暨婦女節百週年宣導活動

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3192



獲奬作品
http://www.cute.edu.tw/gender/
銀質獎:台灣立報史倩玲「蛋糕王子出櫃 險無處容身」
評審評語:小故事大道理,有助社會了解性傾向弱勢者的困境,並正視校園性別教育的迫切性。

銅質獎:聯合報王昭月、胡宗鳳、林秀美、梁玉芳「性別平等報導6篇」
評審評語:多面向剖析婚姻內性暴力的現象與成因,反映婚姻中性別不平等的處境。

銅質獎:遠見雜誌范榮靖「銀行女將力爭上游」
評審評語:文筆記錄角度多元,刻劃細緻,在基層以女性為主、高層陽盛陰衰的金融環境中,找出多項女性崛起的關鍵,且主、副標題能突顯女性在職場的成功特質。
 
因為目前只看到標題,尚未看到公佈作品內容,所以網路搜尋到下面幾則報導


電子(影音)媒體組

金質獎:從缺

銀質獎:正聲廣播吳春滿「蝴蝶在飛翔─性侵害事件簿系列報導」
評審評語:本節目針對性侵害議題,提供多面向分析,包括:普及率、導因、創傷、文化因素及防治相關之法令制度,內容堪稱周延。此外,本節目所呈現之資料,來源相當多元,訪談之學者專家亦頗為豐沛,對國內性侵防治具有相當多元之檢視及周延之論述。

銅質獎:客家電視台吳怡君/徐宏智「『劉丁妹故事』專題報導」
評審評語:提供救援管道與資源,鼓勵受暴者積極爭取自身權益,對於受暴者錯誤觀念的扭轉亦多有著墨。積極面對受暴的經驗,能以快樂且充滿活力的態度以書寫專書助人,對受暴婦女有積極鼓勵作用。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台北市立松山工農食品加工科一年級學生葉乃豪,參加美國聖地牙哥蛋糕裝飾大賽,獲得世界冠軍,在媒體版面紅極一時。除了蛋糕裝飾,他還拉的一手很棒的小提琴;最近,他更考上了愛樂青年合唱團。不過,亮麗的成績後面,媒體卻沒有看見他的同志身分以及在校被欺負的事實。

葉乃豪無奈的說,他即使在多家媒體專訪時宣稱自己的同志身分,卻沒有任何一家媒體報導。而媒體更沒有注意的是,葉乃豪因為自己的同志身分在校曝光,才導致他休學,進而步上蛋糕裝飾的學習之路。

同志身分慘遭污辱

葉乃豪在松山工農就讀一年級的時候,因為一段感情事件,讓老師發現他的同志身分,接下來就是他惡夢的開始。同班同學知道他的同志身分後,就開始語言上的欺負,指著葉乃豪臉上的青春痘說是菜花、愛滋、性病,罵葉乃豪是GAY炮、死GAY;排隊的時候,男同學更誣指他摸自己屁股。「我在學校裡遇到的狀況,絕對比葉永鋕更慘。」葉乃豪這麼說。

有關葉乃豪的流言更是傳得飛快,短短一個星期,學校的整個三年級都知道他的同志身分。除了被同學欺負,老師也加入歧視與排擠的行列,他的班級導師不但立刻打電話給葉乃豪的母親,告知他的同志身分,在班會上還跟全班同學說,葉乃豪是個有問題的人,是神經病。而學校更在校務會議上,投票表決葉乃豪應該休學;當時松山工農僅有朱秀蓮主任以及黃美玲主任聲援葉乃豪。「那時候10個人裡有9個人討厭我,只有一個人支持我。」葉乃豪說,以當時的學校氣氛,即使班上有同學支持葉乃豪,也因為導師指稱葉乃豪有問題而不敢表明立場。

父母試圖改變性傾向

在同志身分曝光後的兩個星期,葉乃豪從一進校門就得承受老師同學的欺負與歧視,這樣的環境也讓他無法繼續上學。辦了休學之後,學校的欺負現象雖然停止,但家庭的考驗正等著他。由於父母不接受他的同志身分,葉乃豪的父母用禁足、監控、沒收手機、禁止上網的方式,限制他的交友範圍。除了圍堵,他的父母更想改變葉乃豪的性傾向。他的父親甚至在他的房間各處裡塞滿A片,還找來女性跟葉乃豪相處,甚至要他的姐姐介紹女性朋友給他,還聲明不排斥姊弟戀。

葉乃豪說,一個學生的生活範圍僅有學校跟家裡,在學校、家庭兩者都不願傾聽他也不願接受他的狀況下,他開始有自殘的想法以及輕度憂鬱症的傾向。這時候,除了定期看精神科門診,葉乃豪最大的精神支柱,就是朱秀蓮主任以及黃美玲主任,她們甚至在葉乃豪休學的時候,也主動關心他的生活情況。葉乃豪說:「這一輩子要是沒遇到這兩位老師,不曉得我會變成怎樣。」他非常感謝在最困難的時候,有兩位好老師陪他一起走過。在休學的一年時間裡,葉乃豪開始接觸蛋糕裝飾藝術,更奠下他日後得世界大獎的基礎。

在休學一年後,葉乃豪的父母本來想要送他出國讀書,但後來考慮到將他送出國之後,更難監控他的交友圈,因此最後還是決定在松山工農復學。這一次,葉乃豪遇上了一位能夠接受多元性傾向的導師,因為導師正面的態度,班級裡才有尊重同志的風氣。葉乃豪說,班上更有兩位T出櫃,但同學都覺得沒什麼。當有人跟同學說葉乃豪是GAY時,同學更以一句:「那又怎樣!」為葉乃豪反擊。而當初幫助葉乃豪的朱秀蓮主任,更連絡同志諮詢熱線,同志諮詢熱線在松山工農22個班級裡舉行認識同志的座談,讓校內同學更了解同志的世界。

當學校的同學接受了性別平等以及有關同志的資訊之後,由無知造成的惡意漸漸減少。另外,葉乃豪奪得世界蛋糕裝飾大賽後,雖然還是有同學惡意批評,但以經不像以往那樣嚴重;而以前不會接近他的舊班級同學,現在也開始跟他打招呼,表達友善的態度。

事實上,葉乃豪雖然不是從學校學得蛋糕裝飾的知識,但得獎之後,校方卻要葉乃豪為校爭光,葉乃豪在校因同志身分被欺負而休學的事實卻被掩蓋。

性別教育發揮效果

得獎之後,葉乃豪的自由度愈來愈高。母親也因為參加家族治療,對於葉乃豪的同志身分敵意漸漸減輕,雖然現在還是希望他交女友,但態度已經較為軟化。葉乃豪認為,學校裡還是有很多想幫助學生的老師,不過,某些觀念老舊的老師仍用不友善的態度對待同志,在課堂上講歧視同志的語言。不過,他肯定性別教育的效果,讓學校同學對於性別的認識更加多元。

現在的葉乃豪,多才多藝的優秀已經被社會看見,他的同志身分也漸漸被社會接受。這個社會裡,還有很多像葉乃豪這樣的學生。僅僅因為同志身分,就受盡各種歧視及屈辱;他能成功讓大部分的親友接受身分,除了好老師的支持,就是性別平等教育;各種座談及課程讓他週遭的同學老師,更懂得如何尊重同志。

來源點此
http://lihpao.shu.edu.tw/news/in_p1.php?art_id=22678





父親,別在孩子生命中缺席
作者:李雪莉  出處:天下雜誌

「喜歡嗎?爸爸買給你!」家庭教育要成功,父親絕不能只扮演這種角色。
研究顯示,在有父親參與家務的家庭中長大,孩子的發展特別好。爸爸該如何「回家」,在孩子的生命中不再缺席?
advertisment

中午十二時,中山國小門口,成群的婆婆媽媽們,正引頸等待著自家寶貝走出校門;夾雜在母親、傭人、安親班女老師組成的人海中,一位臂膀寬厚的男性身影顯得有些突兀。


他是前昇陽電腦行銷總監洪志鵬。這位三十八歲、年薪曾超過百萬的高階經理人,一年半前從明星產業出走回家,決定當兒子的大玩偶。


上班時間,一位中年父親站在門口等待兒子下課,洪志鵬的出現的確引來旁人的側目。「她們的眼光怪怪的,好像我是游手好閒的人,」經常出入學校的他似乎習慣了別人的目光。
但他不以為意。兒子朝自己撲來的那刻,洪志鵬摸了摸孩子的頭,順手接過孩子沈重的書包。然後,大手握住小手,兩人笑呵呵悠閒漫步回家。
洪志鵬的「新父親」角色不是什麼太新的概念。


父親角色的低度開發
全世界都發現父親角色嚴重地「低度開發」;重建「父職」(fatherhood)已成為新世紀中,家庭教育重要的關鍵成功因素。


二○○四年,聯合國國際家庭十週年的公共論壇報告中,特別提到父親角色的侷限。報告指出,男人在家中的角色,還被限制在「家庭經濟來源的供應者」上,如果男性不能完成這項「任務」,就被視為失敗者。相對下,男性對孩子的照護責任被視為次要。
「父職」的重建,在此刻看來,比過去幾世紀都更為重要。


新加坡「好爸爸中心」創辦人、總監黃純光強調,過去的大家族,分擔了家庭中養育的責任,但這一代的父母,沒有家族的庇蔭,加上女性就業率提高,資源薄弱的雙薪家庭要分擔更多責任。「家中的男性再也不能用傳統方式,擔任父親的角色,」他說。
男人在家庭裡扮演的角色,依然弱化。以台灣為例,八成以上的家事仍由女性成員負責,女性花在家事育兒時間為男性的二.八三倍。家事育兒的負擔多落在女性身上。


像洪志鵬這樣男主內、女主外的家庭,不但未被社會鼓勵,反而背負著許多懷疑的眼光。
曾經撰寫《台灣查甫人》的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觀察,「男性的身分認同沒有太多的掙脫,他們的線條柔軟了,但骨子裡依舊罹患著成就上癮症。」
社會不斷地複製刻板的男人形象,讓「家庭主夫」成為家庭照護圈裡永遠的局外人。


有不少人以為,父母雙方只要有一人全心參與育兒工作,就能取代缺席的另一方。而實證卻看到父親長期缺席,對孩童的影響。
早在一九九六年,美國蓋洛普的一項研究調查中,己有高達九○.三%的男性,認為父親在子女的生命中,扮演獨一無二的角色。


哈佛大學教授尼克里(Armand Nicholi)在他持續的研究裡發現,不關心孩子或經常不在家的父親,容易導致孩子自我形象低落、易受朋友教唆犯罪、成就動機薄弱等。

誰該回家?
有人開始疾呼雙薪家庭中,要有一方犧牲回家帶小孩。
以性別平權意識最先進的美國為例,近來即出現一群「女頭家」,美國社會學家將這些養家的女人取名為「Alpha Earner」(女頭家),約一一%的女性出外工作,由男性回家當全職主夫。


台灣,根據主計處統計,全職主夫雖有一萬一千人,但全職主婦的比例則高達兩百六十二萬人。
但對大多數藍領甚至白領家庭來說,回家的代價太高,單靠一人薪水很難持家。
雙薪家庭一旦面臨有人要擔起回家責任,「在職場上沒那麼成功的那位」幾乎等同於誰留下的標準。


「留下較不具競爭力」的殘酷現實,再度貶抑家庭主夫、主婦的價值,使全職父或母難以獲得尊重。
王浩威觀察到,不只家務育兒價值被貶抑,毅然決然犧牲事業、辭職在家的一方,也因為有「非成功不可」的意志,反而給自己過度壓力,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


從務實而積極的角度來看,避免家庭功能弱化,重點不該再過度追究誰該回家,而是強調父母角色同等重要。


曾寫下《融入的父親》(The Involved Father)一書的美國專家羅勃.法蘭克(Robert Frank)發現,在有父親參與家務中長大的孩子,小孩的發展特別好,原因可能是,「孩子同時有兩位高度投入的父母照料。」
所謂高度投入,不是指對孩子的一言一行緊迫盯人,因為那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投入,指的是儘可能投注時間,了解孩子的生活與需要,而他們需要父母時,父母能即時出現。


不再缺席的父親
有七年主夫工作經驗的江兒,就深刻體會孩子可以透過父母的性格與角色扮演,得到不同的學習。
江兒的經驗是,父親比母親更適合在都市化的生活裡帶孩子。原因是父親體力好,帶孩子不易勞累。
父親如何順利融入家庭,分擔家務、自我訓練成為好爸爸?


首先,妻子的鼓勵是關鍵。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在家庭輔導時發現,許多女性會抱怨另一半不願意管教小孩,但事實是,「有時是媽媽管太多,爸爸為了避免爭執,不願插手,結果讓爸爸的力量出不來。」
廖清碧建議,妻子要支持先生學習、共同分享與處理家務,並學著放手,讓父親角色發揮功能。


父親也要努力卸下職場上慣有的威權,輕鬆融入孩子的生活。
同屬東方文化的新加坡,不久前在其全國青年理事會的調查中發現,高達七五%的青少年在做重要決策時會跟母親商討,但和父親商量的只有五七%。結論是,「東方的家庭文化裡,父親沈默得像個冰箱,在子女心目中是冰冷形象。」


「今天的男孩是明天的男人,男孩們應該要接收一種兩性共同參與的家庭新秩序,」新加坡政府認為,父親可以從小建立男孩們對家的傾聽、關注、操持家務的自信。

父母發揮各自的長處
父母親可以怎麼一同努力?
父母親可以嘗試分工,發揮各自的長處。


新竹師院幼教系針對「學前幼兒爸爸的父職角色與教養觀」的研究顯示,父親在親子互動上,最常扮演孩子的朋友及玩伴的角色。
許多涉入家庭事務頗深的父親,不但分擔妻子的家務,更參與育兒工作;由於父親從小累積不少冒險與遊戲經驗,他們會帶著孩子同玩樂高、益智遊戲等。
相反地,母親的長處,除了傳統照顧孩子起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分享孩子的情感、情緒的撫慰。


在歐洲或美國,經常看到的是:父親陪著學步孩子在草地上,緩步行走的畫面;父親背著育兒架,孩子開心地坐在背後,張開雙眼接觸世界;甚至,父親帶著孩子上街採買,準備今天的晚餐。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富爸爸」,在賺錢之餘,應該重新創造自己與另一半、自己與子女間的新關係。
來源點此




親身經歷 字字血淚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身陷家暴的婦女,很多人走不出來,甚至帶著孩子尋死,遭家暴10多年的劉丁妹,寫出自己故事「台灣的查某囝」,字字血淚,令人鼻酸,劉丁妹希望自己經歷,能鼓勵弱勢及身處逆境的朋友,堅持活下去,活著就有希望。

意外大賣 再版2千冊

劉丁妹的「台灣的查某囝」去年10月出版3千本,沒背景,默默無聞的她寫個人故事,竟然大賣,今年6月份再版2千冊,昨天下午她到台灣文學館辦再版座談會,與讀者面對面對話,台南市前市長蘇南成、台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創會長吳美滿、台南地檢署檢察官陳鋕銘等人均與會。

今年55歲的劉丁妹,16歲即被母親賣嫁給40多歲的外省軍人,悲慘的家暴生活就此展開,對方看不起她,視她為女傭,稍不如意即打罵、不給飯吃、不管劉丁妹是否生病硬要行房,也曾強帶去墮胎,劉丁妹受傷、生病對方不理睬,最後在親人、朋友支持下離婚重生,積極幫助弱勢。

劉丁妹表示,很多人遇困境即自殺、失志,這是不對的,因此才萌生寫自己的生命故事,盼大家能堅持活下去,最好能有信仰,更能堅定信心。

蘇南成表示,看了書以後覺得很不可思議,世界上竟有這麼傻的女子,乖乖被欺負;劉丁妹聽了趕忙回應,那是以前,現在不這麼傻了。

吳美滿指出,劉丁妹的故事顯露了女人宿命,無知、無助的悲劇,好命的女人看了這本書更要知福惜福,歹命的女人要勇敢活下來。

http://tw.myblog.yahoo.com/jw!MLbUESCQFRN6WUByB1LOG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