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的新聞報導為中央日報的網路報刊出,其中有數據與此政策的創立起源,優缺各有人提,支持者為台灣企業例如塑膠產業,反對者擔心籤協定遭矮化,雖說經濟政策不應過分政治化,但是以政治經濟學來說,政治政策與導向的確會影響經濟,經濟問題非單一模型可解釋,傾銷與反傾銷,也許賣不出去反而我們消費者選擇價格低廉的日本、東南亞貨品,不簽,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簽了之後,貿易0關稅對誰有利還說不定:

近來兩岸擬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一事,引起朝野激烈言詞辯論,國外媒體也非常關心此事。兩岸簽署CECA對台灣經濟未來發展有極大影響,希望政府多向人民說明兩岸簽署「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的理念與功效,以爭取台灣人民的認同與支持。同時我們也希望反對人士放棄逢大陸必反的意識形態,以純經濟專業的角度,務實地來看待「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

 CECA是馬總統在競選時所提出之政見,大陸領導人胡錦濤在去年十二月底提出「胡六點」正式回應,同意兩岸簽署「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這是正面回應馬總統提出的訴求。「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名稱是由我方提出,大陸被動同意,所以就「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的名稱而言,絕無矮化我方之問題。

 其次,就「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的性質而言,其實就是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目的是希望兩岸降低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讓雙方經貿往來能更順暢進行,所以「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的性質是純經濟議題,與政治及主權議題完全無關。

 第三,就台灣經濟發展的需要而言,自一九九二年政府通過「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以來,兩岸貿易往來日益密切,台商投資大陸逐漸增多,目前大陸為我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及第二大進口夥伴,台灣從大陸累計賺取超過三千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成為台灣近年來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動力源泉。

 以二○○七年為例,依我方統計,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為462.3億美元,同期我對外總貿易順差僅為274.3億美元,若無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我恐成貿易逆差國,足見兩岸經貿往來對我經濟成長的貢獻。政府一方面應透過海基、海協兩會協商,使兩岸經貿往來去除人為障礙,運作更為順暢;另一方面,政府也應積極拓展其他外銷市場,增加台灣出口地區的多元化,這才是台灣經濟發展所應走的道路。

 第四,就國際經貿合作方面,近年來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風行,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已有四百多個FTA向世界貿易組織(WTO)報備,台灣若不能融入,對經濟發展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尤其二○一○年東協加一成立後,大多數東協的產品可免關稅進口大陸,而台灣出口大陸之石化、汽車等產品要徵6.5%-14.9%不等的關稅,屆時廠商停業,員工失業,台灣經濟有被邊緣化的危機。

 第五,就中國大陸經濟崛起而言,自一九七九年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經濟快速成長,且吸引大量外資,如今大陸已是WTO成員,且成為世界工廠及世界市場,台灣要善用大陸的利基,分享大陸經濟成長的利益,善用大陸並不是依賴大陸,而是對台灣經濟有利,對人民福祉提升的行為。而兩岸經貿往來是「市場機制」(Market Mechanism)運作下的結果,並無人為操弄,政府應該尊重市場機制,並且應該盡力維護市場機制的順利運行。

 第六,就兩岸協商而言,簽署CECA內容相當繁雜,像大陸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型協議」是二○○二年簽署,正式實施是二○一○年,所以「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可先簽框架性協議,協商進程則是對台灣有利的先做,有爭議的先擱置,絕對「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國在簽署FTA時,大都會列有早期收穫條款(Early Harvest),讓雙方有共識的事項先行,雙方沒共識的事項持續磋商,所以兩岸洽簽「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絕對不會有大陸農產品及大陸勞工孻台的問題。

 第七,兩岸均為WTO會員,兩岸經貿往來實有必要遵循WTO的規範,且若兩岸CECA洽簽成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有助於我與美國、歐盟、日本、東協洽簽FTA,避免台灣經濟被邊緣化。

 自去年兩岸海基、海協兩會恢復協商以來,所有兩岸協商都在對等、尊嚴前提下進行,所簽的六項協議均對台灣有利,也獲得絕大多數人民與國際社會的肯定。未來台灣與大陸簽協議以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問題已屬常態,希望反對人士不要逢大陸必反,放棄意識形態,讓經濟議題回歸專業,務實看待兩岸簽署「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吧。


【中央網路報】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0&docid=10067617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