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總結寫出來
1. 分公司變成子公司之後的確是子公司盈虧自負
2. 子公司賺的錢不用繳給母公司,財務彈性更大
3. 子公司可以依本國金融情勢推出彈性商品,提高應變能力
4. 分公司的母公司國內國外都要繳稅,對公司營運不利



檢舉 <ING安泰 改制 保戶權益不保?>

網路追追追/金蟬脫殼?    2006.06.08 12:13

<ING安泰 改制 保戶權益不保?>
記者:胡秀珠、邱瓊平/調查報導



「啥米?ING安泰人壽今年3月1日由分公司改為子公司,
 萬一公司倒了,荷商ING國際集團不賠哦~
 那我在10年前為全家買了一年近10萬元的保單該怎麼辦?」

在網路上流傳著一封 e-mail,呼籲保戶站出來,爭取自己的權益,
要求凡在3月1日台灣子公司成立前所買的保單,
荷商ING安泰必須以書面保證會負完全連帶責任。
但事實真相如何?
分公司改制為子公司對保戶、公司,是有利還是有弊?


-*-*-*-*-*-*-*-*-*-*-*-*-*-*-*-



> > 看原信:分公司改子公司 安泰的保戶請注意?



根據〔天下雜誌〕台灣前100大企業統計,
<ING安泰>在金融服務業排名第8,
民營壽險公司排名第2,僅次於南山人壽。



去年的營收高達1461.07億元,現有保戶數超過200萬人,
差不多在台灣每10個人就有一個人可能是〔安泰〕的保戶,
所以這封信會在網路造成大量流傳並不讓人意外。



不過在網路流傳的這封 e-mail,
其實可以分為「事實」與「推論」兩部分來看。



<事實>的部分是:
安泰今年3月改制成安泰台灣子公司,
一切的權利義務都由安泰台灣分公司移轉給子公司,
包含求償責任
(參見:http://www.ettoday.com/2006/01/11/320-1892887.htm)。



但接下來<推論>的部分則是:
「因為是子公司,所以若一旦台灣子公司倒了,
 保戶們是不能對安泰母公司求償的。」
- - - 相信這才是引起網友疑慮與轉寄詢問的原因。



針對網友的疑慮,我們直接找上ING安泰人壽詢問,
他們表示,改制之後,決策更為彈性,同時可避免重複課稅問題,
公司的財務更為健全,保戶的權益絕對可以獲得十足保障。



ING安泰人壽副總經理〔林順才〕指出,
政府在83年全面開放外商設立分公司,
但在85年才核准外商設立子公司承作保險業務,
因此,外商壽險公司初期全部都以分公司型態在台設立據點。



之後,隨著營業規模擴大,加上分公司受限過多,
除了受台灣法令的限制外,同時,也受母公司所屬國家的法令規範,
包含重大決策、新種保單,都必須經母公司同意,
在金融情勢瞬息萬變的現今保險市場,缺乏彈性及應變能力。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外商銀行在台分公司財務並未獨立,
除了必須繳交國內的營所稅外,國外也要繳稅,
形成雙重課稅的情況,對保險公司的營運並不利。



〔林順才〕表示,
ING集團是個穩健、保守的集團,
去年受利率下跌影響,金管會盯著準備金的提存,
ING採取嚴格的提存方式,不僅提足99.99%,
更額外增加提列1000億元準備金,
同時,RBC(資本適足率)高達300%,
遠超過主管機關要求的200%,財務透明而健全。



〔林順才〕強調,
不管是子公司或是分公司,公司的專業經營最重要,
外商保險公司台灣分公司也不能保證母公司絕不會倒,
安泰除了加強與客戶溝通外,也一再保證,客戶權益絕不受影響。



事實上,根據〔金管會〕統計,
目前外商保險公司中,除了<安達>及<宏利>人壽未改制為子公司外,
其餘外商保險公司均由台灣分公司改制為子公司
(註:此處有誤,請參見2006年6月13日補述)。



這封 e-mail 也在部落格上引發論戰,
一位自稱在安泰工作16年的離職員工,
同時也曾是忠實保戶的網友說,為何
<南山、保誠、保德信、大都會、三商美邦、全球、統一安聯、紐約>
人壽....等,早在2、3年前就改為子公司?



因為分公司改子公司的好處是:
1.營業所得稅享有租稅優惠
2.財務獨立損益分割
 (子公司經營不善不會拖累母公司相對的子公司賺的錢也不用繳回母公司)
3.經營利潤的投資標的擴大 (ex.子公司可投資台灣不動產...)
4.一切可以當家作主



唯一風險是:若經營不善後果自承。



簡單的說,外商變成子公司後經營風險就和本土公司沒什麼差別了,
所幸目前政府都有監管,縱有保險公司倒閉,
政府仍出面斡旋找到買家繼續經營。



他以專業建議,真正要保護保險權益不受影響,惟有要求政府重新立法,
並嚴格篩選保險公司及嚴格監督並執行,方可以解決保險公司不倒閉的風險。



除了有冷靜、專業的分析外,
也有不少保戶搞不清狀況,憂心詢問是否應該解約?



事實上,壽險顧問表示,
若在10年之前所購買的保單,預定利率大多在8%以上,
以目前的保單預定利率不超過3%的情況下,建議保戶不要輕易解約。



總而言之,針對網路上這封轉寄信,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安泰由分公司轉為子公司,
至於信上所疑慮的問題,由於牽涉到消費者權益,
因此我們也詢問了〔消基會〕的意見。



針對網路上網友的疑慮,消基會董事長〔李鳳翱〕坦言,
的確有不少人壽公司將台灣分公司改為子公司的例子,
該會也曾接獲消費者的申訴,
若是子公司的管理還沒有步上軌道,對保戶來說,一定存在著風險。



他進一步提到,當公司有組織上的調整時,
有義務告知消費者,且詢問是否接受將保單轉移到子公司。
不過他也說,由於不少消費者都是在年輕時投保,
若結束保險再重新投保,保費勢必較高,所以選擇終止合約的比例較少。



-*-*-*-*-*-*-*-*-*-*-*-*-*-*-*-



2006年6月13日補述:
謝謝網友〔kizuki〕來信指正,此處外商由分公司改為子公司的資料有誤。
根據金管會網站上2006年3月8日公布的保險統計,截至1月份為止,
外國保險公司在台「分公司」至少還有9家。 (剛剛我自己查是七家,請見下方)
參見: 
http://www.ib.gov.tw/lp.asp?ctNode=50&CtUnit=41&BaseDSD=5&mp=1



-*-*-*-*-*-*-*-*-*-*-*-*-*-*-*-*-



2006年8月17日補述:
謝謝網友〔John Lin〕來信,關於分公司改子公司,
另有新聞報導指其原因也可能跟稅負有關,
參閱:
外商規避最低稅負制 摩根率先自保 分公司改子公司
(沒有看到摩根耶~是否因為它是投信公司而非保險公司
我看摩根的網站也看不太出來)
它的網站寫
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隸屬於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 & Co.),在台設有摩根富林明投信、摩根富林明投顧及摩根富林明證券,為本地投資人提供國際級理財諮詢及資產管理服務 。

摩根富林明深耕台灣逾20年,前身「怡富資產管理」(JF Asset Management)1970年由港商「怡和集團」與英商「富林明集團」合資成立, 2001年正式納入全球第二大金融控股集團─摩根大通旗下,除傲視群雄的「亞洲專家」悠久歷史外,更有效整合運用全球資源,提供歐美產品、固定收益、另類投資等更多元資產管理服務。

http://tw.money.yahoo.com/money_news//060727/213/3e912.html (連結已經失效了)



-*-*-*-*-*-*-*-*-*-*-*-*-*-*-*-*-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謠言,和勁爆的謠言真相嗎?
歡迎來到 - - - 網路追追追~



我在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查到的
http://www.tii.org.tw/index.asp

下面為檔案下載

本國人身保險公司2007/11/27(共22家)
     

外國人身保險公司2007/3/15(共七家) 

可以看我另外一篇文章我有把內文貼上
國內外人身保險公司

http://www.wretch.cc/blog/maybird&article_id=2029786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